鲜网vip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鲜网vip小说 > 逐卿 > 第113章 征人怨(六)

第113章 征人怨(六)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孟嘉一笑,眼底涌出了水光。

“我要是不爱你就好了。”她喃喃道,“那我还是我自己。”

意识到她话里蕴藏着的深意,华纾讶然,迅速道:“什么?”

孟嘉轻轻推开他,抬袖捂住半张脸,慢慢地蹲在地上,身形瑟瑟,埋首半晌,才哽咽道:“你这么问我?你竟然这么问我!华梁之,你有没有心?你知不知道我有多恨现在的自己,我包庇了你,我不公不正不直不允,我视人命如草芥,我枉法循私,我——”她顿了顿,泪眼模糊,“今日为己所弃,他日许亦为人所弃!”

华纾听得怔愣,跪下身去拥住了她,无措道:“对不起……我……我只是怕,怕你离开,怕你不要我……别哭……别哭……”

他哆嗦着,顺着脸颊去吻她的唇,含混道:“你把我的心都哭碎了……若你能好受些,是杀是剐我都认了……好不好……”

他的心定了,理智自然也回来了。

孟嘉肯为他自伤做出刺客假象,又肯为他扯谎瞒上,如此行事,怎么也没道理说成是厌弃他。

是他自己太在意杀了楚华如这件事对孟嘉带来的影响,才把这件事想到了最糟。

她是那么干净的一个人。

或许他错了,那一幕不该让她瞧见。

噼里啪啦的堕瓦之声响起,初时他们以为是雨落,后来却觉得不大对了。

这声响越来越大,倒像是——

孟嘉瞳孔一缩,迅速推开了他,转身推窗。

那一日,申时即天色浓黑,百官自衙署将散,脑袋上就砸下了圆咚咚鸽子蛋大的雹子。顷刻天色大白,斜雨狂飞两个日夜,成就了五十年来最大的一场天灾。

这场天灾不仅丁零当啷地打在瓦顶长檐,更狠狠地敲在无数人心上。

中裕四年夏,关内四十三州受雹灾,绝收者十之有四,减收过半者余之二三,丰者十无其一,大饥。

情况比预想的更糟糕。

朝廷下令从兖州、淮南、徐州、河东等地大批调粮入留仙关。但今年年成到处都不好,是个无可置疑的灾年,各地有各地的小算盘,运粮入关都是磨磨蹭蹭,粮食没多少,哭诉奏表倒是一道又一道飞入宫城。

没粮食,可不只是饿死人的问题。一则内有大批流民迭起,二则边疆不安,恐生兵祸。

听说西北的主帅范寄上表,丹慎那边蠢蠢欲动,五月上半月已经生了七起匪盗劫掠,遇袭而存之人皆道寇贼大马弯刀乃丹慎骑兵模样。数度去信丹慎,却如石沉大海,连个水花都没翻出来。

丹慎没送来公主,倒像要送来麻烦了。

无奈年前楼书行被下狱,年后卫鹄被刺杀,西北要防,东北也要防,南方战事固然可以搁一搁,但总得有个说得过去的人坐镇,这么七算八算,眼下除了粮草,还有一个大问题——缺将。

粮草可以慢慢想办法调,缺人的问题不能不解决。

晌午的日头毒辣辣的,孟嘉后颈被晒得发疼,一层层汗从身上冒出来,几乎将夏衣浸湿。

“哟!我的大人,您怎么才到啊!”说话的是大明殿新拨上来的年轻宦官,他这一月几乎天天能见到孟嘉的面,每见她时总是弓腰堆笑,殷勤备至,“殿下可问您好几回了!”

孟嘉笑道:“胡公公,你在大明殿当差,没少沾陛下的福气,精神越发足了。”

胡执笑道:“也是托大人的洪福,您请。”

踏入殿内,汗意顿消。

太和执笔,抬眼瞧了她一眼:“事情怎么样?”

“禀殿下,江大人说,在黎阳丢失的军粮已经有了下落,现下大理寺的人正押解一干案犯入京。只待他们到了,此案立结。”

“此事拖得够久了,江一濯能办得这么快,是他尽了心力。”太和赞赏道,“自然,论起功劳来,你当居首功。”

“臣不敢居功。”

太和微笑道:“你亲自去北衙狱一趟,再瞧瞧楼书行,跟他说说这个好消息。”

“是。”

先帝时,恒安有内外八卫卫御守京师,其中金吾卫负责与京兆府协同维护京师治安,羽林卫乃勋爵子弟,多为大礼仪仗之用,左威卫、右威卫、骁骑左卫、骁骑右卫、归兵部统辖,管的是四方战事。剩余两卫比较特殊,原射声卫在先帝崩时随着当时的七皇子去了蜀中,更名锦州卫。而直归天子统领的北衙卫,亦称北衙禁军,居于宫城以北,掌管北衙狱,原本只受天子差遣,如今首领是倒向定王的大将军查坎,自然也就是攥在了定王手里。

但按先帝遗旨,此处归太和长公主统领。楼书行就被关在这里,原本太和还安插了人手秘密护持,到了卫鹄一死,连护持的人手也撤了。

明摆着,楼书行死不得。

当日定王敢问罪楼书行,是因为手上还有一个卫鹄在,卫鹄一死,他便有些骑虎难下——若是一连折损两员大将,朝廷不塌下一角才怪了。

查虽是交给大理寺来查,但既然北衙禁军握在定王手里,放人的时候,该领谁的人情当然彼此心照不宣。

楼书行只要出来,此后明面上便得为定王马首是瞻,不能有任何悖逆。

这原本只是说几句场面话的事儿,连太和都不甚在意。尴尬的是,先后去见过楼书行的人有不少,楼书行一律直言拒生,但求一死。

独太和想起了孟嘉,特令她去见。时正逢楚华如的事情发生不久,京中盛传流言,是孟嘉害死了太后的亲侄女,太后震怒。太和长公主偏偏在这个时候不顾太后的阻拦,强行把孟嘉复了职,要她去协助大理寺调查楼书行劫掠灾银的案子,硬生生把太后的滔天怒火压回了合阳宫。

从此再也没人敢再在楚华如的事情上多嘴多舌。

孟嘉听闻长公主为她的事忤逆太后,着实惊讶。朝野上下官员无数,少了一个孟嘉实在是一件不值一提的小事。她何德何能,可使长公主忤逆生母?

而且,定王竟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想来,楼书行的事应该令人颇伤脑筋。她当初殿上为唐汝求情罚跪人所共知,虽遭了责罚,定王当即改了主意免去唐汝剩下的二十杖是事实,因是众人都以为她在楼书行面前该多少有两分面子。

他们以为错了,孟嘉去时,和其他人的待遇并没有什么两样。

楼书行盘膝而坐,须发皆乱,一副死了心的样子,眼睛都不睁一下,冷冷道:“我大罪在身,再也不堪为朝廷效力,你若是也为此而来,就走吧。”

短短五天来了七个人,他的命何时有这样金贵?

孟嘉是第八个,她也听说了前几位大人的尴尬经历,既然她是被一视同仁,那也没什么好失落的。

她站直身子,向楼书行行了一个揖礼,道:“不敢有瞒楼将军,我的确是受命为前事而来,却没有想出什么话劝告将军。我今天来见您,是为了唐大人。”

楼书行睁开了眼睛。

孟嘉继续道:“我在唐大人手下处事,一向钦佩他老人家的行事作风,他虽然一向沉默,绝不是个糊涂人。当日他既然相信将军,愿意帮助将军,从我的直觉上说,我相信将军非但于他很重要,于百姓更是意义非凡。”

楼书行冷笑道:“你这样钦慕他,当日怎么不见你为他说话?莫不是定王在上,你怕死?”

孟嘉摇摇头:“下官以官位作赌,绝非贪生怕死。只是怕贸然出头,非但救不了大人,反而激怒定王,闹得事情更加无法收场。”

“我知道你。”楼书行忽然变了口风,“也听说了你在唐大人痛厥时向定王求情,那时你却又不怕贸然出头,把事情弄糟了?”

孟嘉磕巴都没打一个,接着叹道:“唐大人年迈,我于刑部受他老人家多番提点,若眼睁睁看他蒙冤而死却一句话都不敢为他说,恐怕此生再难心安。虽然活着,还不如一死。”

楼书行结舌,片刻开口,嗓音发闷:“……是我连累了老大人。”

“将军勿生此念。”孟嘉正色道,“如唐大人当日所言,唐大人非为您,乃为大泽江山社稷、黎民百姓免受异族践踏凌辱,万死不悔。”

楼书行抬眼注视着对面女子,那细白如瓷的面容上,一双秀目幽邃沉稳,丝毫不像是为二十岁的女子所有。

“你不简单。”楼书行慢慢道,“不愧是孤身闯入叛军营地之人,难怪唐大人愿意提点……只是可惜,是个女人。”

孟嘉再揖,不卑不亢道:“谢将军赞赏。人有其志,非论男女,既受皇恩,皆当效唐大人之风,为我大泽百姓,万死不悔。”

“这才是你想说的话吧!”楼书行又看了她一会儿,忽而怒道,“他以为我是谁!我楼书行十五从军,征战至今,宁可死于疆场,也不愿为贼子所制!唐大人被夺职逐出京城,险些丢了性命,我还有什么脸面再做什么大将军!如此行事,实为不忠不义!我宁可一死,也断不忍辱偷生!”

孟嘉静静地听他说完,忽而双膝一落,长跪于尘。

“大人忠义,我本该成全。只是如今情势,想必前几位大人已经向您陈明利害,无须我多言。万民之生死与个人之荣辱,孰足贵也?我代唐大人,代丽明城将士,代天下百姓,求将军三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