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网vip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鲜网vip小说 > 错枝 > 第3章 堂兄

第3章 堂兄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听到爵位要拱手让人,最不满的便是现在手握爵位的二房。

于是赵氏开口:“母亲,先前不是说好等几个姑娘嫁了再谈爵位的事吗?”

“怎么现下不同大家商议便做了决定。”

这两日,赵氏几次三番顶撞自己,现下又听她这么说老夫人更是恼火。

“老大婚期渺茫,那未婚夫家还在战场之上,老二刚定下人家连礼都未成。”

“即便我们等得了,你看看这天下等不等得了。”

“时局动荡,若没能博得一席地位,占据先机,大家都得一起死。”

老夫人一席话说得强硬。

“如今你还惦记着爵位不放,有你这种主母,难怪沈家要亡。”

沈老夫人对于家中几人的心思再清楚不过。

大房不满爵位被抢,二房处处争尖儿,如今也只有三房算捏在自己手中。

平日里小打小闹便由他们去。

现下都半只脚踏进鬼门关,却还不知悔改。

赵氏被老夫人训斥几句,羞愤不已。

自己好歹出身太后母族,若不是当初沈老夫人亲自求娶,她才看不上沈家。

如今倒好,过河拆桥想把爵位从她手里夺走。

赵氏一张脸涨得通红,正要再说什么,却被沈尧拦下来。

沈尧是个没主见的。

小到读什么书大到娶什么妻子,都是听老夫人的。

如今看母亲生气只能赶紧替妻子向母亲赔罪,表示一切都听母亲安排。

见丈夫这幅窝囊样,赵氏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她甩开沈尧的手,狠狠瞪了他一眼。

但终究是忌惮沈老夫人,憋着一肚子气又坐了回去。

见当家的都如此表示了,其余人面上虽没有异议,但都各怀鬼胎。

沈听荷对这些没甚感想,毕竟无论怎么折腾,爵位也不会到她们三房头上。

她放空思绪,可胡倚云的脸不断在眼前出现。

她即便再不喜欢,可到底是一条人命,还是时常在自己面前晃悠的人命。

春末时分,天气已渐渐热起来。

青天白日,街上却依然人潮如织,朱雀大街两旁的摊贩卖力吆喝着。

为生计奔走的人总是不觉得疲惫。

一架金顶玄壁马车悠然驶过。

后面跟的一串车同它相比稍显朴素,但都满满当当拉着许多箱子。

路人一看便知又有贵人入京了。

车轮转动声和人群喧闹声交织着,沈将行耐不住好奇掀开帘子。

可还未来得及多看几眼上京的繁华,便被车外的青谷将头按了回去。

他没好气的声音从车外传进来。

“你好好在里面待着,前方就到靖国公府了,别又出岔子。”

沈将行撇了撇嘴,只能乖乖缩回车里。

一队人马浩浩荡荡到达国公府门前。

朱红大门,两只巨大的石狮立在两边。

黑底鎏金的匾额上端端正正的沈府两个大字十分威严。

沈家众人已经早早等在门口。

青谷见这阵仗,有些发怵。

这上京沈家单单门头就比宁州沈家大了两倍。

到底不过是个跟在少爷身边的小厮,这场景见了又如何不慌。

他颤颤巍巍掀开车帘,将里面的人扶了下来。

感受到握着的那双手也布满汗水,青谷低声提醒他。

“别忘了先前教你的那些。”

沈将行强装镇定,给他一个安心的眼神。

调整好呼吸便径直向门口众人走去。

他站在他们面前,立于台阶下,微微俯身,展臂拢手至胸前,尽可能自然地行了个礼。

“侄儿沈将行,拜见堂祖母、伯父、伯母和几位姐姐妹妹。”

沈老夫人见状忙走下台阶扶起沈将行,牵过他的手连连说好。

其他人则站在后面,不着痕迹的打量着这个新少爷。

“好孩子,都长这么大了,一路走来定是累了吧。”

“孙儿身体硬朗,一点也不累。”

“好好好,年轻人就是身体好,换我这把老骨头,早散了。”

沈老夫人调笑了句,拉着沈将行的手仔仔细细看着这个孙子,口中不断说着好。

“母亲,别站在门口了,咱们先进屋。”

“有什么话咱到屋里慢慢说,我们也好为将行接风洗尘不是。”

沈尧适时出声,打破这幅孝子贤孙团聚画面。

“是是是,我这把老骨头一见着孙儿,就把别的事儿都忘了。”

沈老夫人就这话茬拉着沈将行往府内走去。

他们母子俩一辈子都同人精打交道,自然是学了一二。

现下不显山不露水,话里也是十分亲厚。

姐妹几人落在后方,看着沈将行的背影神色复杂。

前几日姐妹几人添置来鹤馆时碰到一块,便聊了一嘴这个便宜哥哥。

沈四沈五幼时去过宁州,见过沈将行,都说他长得像个雪白团子。

沈见星当时听说后,还稍稍放了点心。

沈府大门之后是一方龙凤雕花影壁,将府外的视线阻挡得严严实实。

绕过影壁便是座架在池上的九曲桥,池边排排柳树里隐着许多小路。

从桥上走过,一步一假山,三步一亭台,硬是在院里造出一方江南水乡来。

沈将行目不暇接,看得直恍惚。

若靖国公府这般还不算最上乘,那这上京到底过着如何奢靡的生活。

前厅正对着院子,一扇扇敞开的大门将院内景色分割,框成大小不一的画。

进屋后,沈老夫人被扶上主位,招呼着众人快坐下,

沈听荷的位置恰巧在沈将行边上。

前方几位长辈还未完全坐定,便瞥见一旁的男子欲往后坐下。

她眼疾手快,扶住沈将行的手臂,对他摇头示意。

离得近的都被动静吸引,向这边投来目光。

此时,本就对沈将行不太满意的沈见星眉头皱得更深了。

“家中众人可还好?”

上首的老太太传来询问声。

“一切都好。”

“父母身体康健,长兄在临水学宫求学,年底都会回家一趟。”

“你祖父呢?当初你祖母过世,我们都没能去一趟。”

许是没想到老夫人会问起这个,沈将行有一瞬迟疑。

身后站着的青谷也跟着一紧张。

“自祖母过世后,祖父便被在益州的叔父接了去,孙儿也许久未见了。”

沈将行端坐在位置上,面色如常。

老夫人问他便答,多的一句也没有,旁人听得都有些无聊了。

一炷香功夫过去,两人一问一答,说了许多话。

赵氏见老太太还有要说下去的意思,忙出声道:“母亲今日见着孙子可是高兴,一时倒停不下来。”

“只不过将行舟车劳顿,晚上又备了席面,该让人去休整片刻才是。”

见终于有人出声打断,沈老夫人朗声笑起来,一副慈祥模样。

“瞧我这老太婆,一时高兴便忘了时间。”

“罢了罢了,你们几个小辈留下熟悉一番,晚上到万寿堂吃饭,其他人就先散了吧。”

听闻此言,大房二房几位长辈都不由长舒一口气,立马簇拥着老太太离开。

送走长辈后,场面却诡异的安静下来,一时没人说话。

其他人或生气或尴尬,都不约而同沉默着。

只有沈送雪探头打量屋里唯一的男子。

按捺不住疑惑,她开口道:“堂兄怎么跟小时候长得不太像啊。”

沈送雪话音刚落,屋里几人闻言皆看向沈将行。

也不怪沈送雪这么说。

毕竟现在的沈将行高大挺拔,一身蓝色云纹缎袍穿在小麦肤色的他身上有些不搭。

硬朗的眉目让人与幼时那个小团子联系不起来。

加之他话语间时不时带着的口音,一开口便打破姐妹们先前的幻想。

“真的与幼时差别很大吗?”

“家中也经常有人这么说,不过五妹同我记忆里倒没什么不同,还是如此可爱有趣。”

沈将行一如方才板正地坐着,脊背崩得很直,嘴上却淡笑解释着。

沈送雪突然被夸一句,不由挑眉。

她也不好意思再问下去,只能有些狐疑地又看了几眼。

她想,虽样貌变化很大但这性子倒是还有几分相似。

“宁州长夏无冬,晒黑些也是难免,更何况都多少年没见了。”沈听荷觉得气氛很不对劲,忙讪笑着打圆场。

果然,话一落对面的沈见星便冷哼一声。

她双手环胸上下扫视着沈将行,脸色难看至极。

“什么晒不晒,就是个乡下来的乡巴佬,丢人的……”

“闭嘴!”

她话还没说完,便被沈阅夏呵斥住。

“不会说话便别说。”

许是没想到二姐会这么说自己,沈见星满脸羞恼。

看看二姐又看看沈将行,最后竟直接起身离开了。

也不怪沈阅夏会生气,没有哪个主家会在客人刚来便给人难堪。

沈见星便是被赵氏宠坏了,稍不顺心就要表现出来。

待沈见星走后整个屋子更加尴尬。

青谷站在后方,冷汗止不住地流,绞尽脑汁想着离开的借口。

好在最后沈闻樱让他们先去看看自己住的院子。

一伙人才都如释重负,四散奔逃。

夜晚家宴,二房父女三人和大夫人皆未出席。

老太太也临时犯了头风,饭桌上竟只剩五人。

余下几人算是沈家好想与的,一顿饭下来还算轻松。

除了沈送雪对着沈将行说他衣裳丑,要将送他的绸缎都换成深色。

一句话惹得沈将行瞬时坐立难安,筷子都不知道该往哪里夹了。

来鹤馆,满院翠竹郁郁葱葱,沈将行坐在软塌上,揉着僵直的脖颈。

青谷摸进房间,屏退众人,走到他身边。

“我打听清楚了,沈家总共三房。”

“大房的夫人杨氏是老太太侄女,出身并州杨家,有两个女儿,老大沈闻樱老二沈阅夏。”

“大老爷是先国公,十多年前醉酒后摔下池塘便去了,爵位落到了二房手里,如今和二房关系不太好。”

“二房便是今日见到的国公爷和夫人赵氏,那赵氏是当今太后母族中人。”

“两人只有一个独女,便是今日在前厅为难你的三姑娘沈见星。”

“三房就有些惨了。”

“只剩沈听荷沈送雪姐妹俩,五姑娘还没生时三老爷就去世了。”

“三夫人是凉州何氏养女,生五姑娘时难产走的。”

“不过也有嬷嬷说三夫人其实是疯了,不知道被老太太扔到哪个庄子里。”

“四姑娘五姑娘都是老太太养大的,她们幼时去过宁州,你得多留心点她们。”

沈将行细细听他说着,忍不住问了一句。

“这几位夫人,都是出身响当当的大族啊。”

“是啊,我听几个老嬷嬷说,沈家都是靠祖上积的财富和几门显赫姻亲才撑到如今的。”

“这么多消息,你可打点好了?”

“放心,我都给足了银两,没人会说我今天问过什么。”

青谷满脸骄傲。

“那便好,你出去吧。”

沈将行说完这话,见青谷还站在原地。

他扭头看向他,示意有话直说。

只见青谷张望四周,确定没人后反倒又欲言又止起来。

“你放心,答应你的事我一定做到。”

沈将行读懂了他的意思,对他保证道。

两人之间的姿态一点儿也不想主仆。

听他这么说青谷这才放心,他退出去之后屋里安静下来。

沈将行走到窗边,拨弄着玉茗盆里的土。

今日一来便见它摆在这开得正盛,这种花宁州很多,在北方倒是罕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