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网vip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鲜网vip小说 > 山河故里 > 第66章 第六十六章

第66章 第六十六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人这样叫过她了。

“近野兄,别来无恙。”慕怀清笑道。

周近野衣着武袍,气质疏朗,看上去和过去在书院大不相同。

旧友重逢,他亦是激动道:“你怎么会在这?还穿着一身官服。真是太巧了,我没想到还能在这里见到你。云程他们几个呢?分别一年,还不知道大家都过得怎么样?”

慕怀清道:“这一年实在发生了太多事,三两句话倒说不完。不知近野可有时间坐下聊聊。”

周近野看向商队里一个年级最长的中年人,问道:“老许,我难得见到老朋友,能否晚点出发?”

老许笑道:“你与知县旧识,我哪有不应的道理。那就原地修整一天吧,明天再走也来得及。”

“多谢老许通融,”周近野抱拳谢过,又对几个镖师说,“有劳兄弟几个费些心,多多照看货物了。”

镖师们纷纷道:

“这还用得着周大哥说。”

“周大哥居然还有个当知县的朋友,我们也跟着沾光不是?”

慕怀清也道:“多谢诸位肯将近野兄借给我,本官会加派衙役替你们看守的。”

老许行礼道:“知县客气了。”说罢带着一行人离开。

慕怀清吩咐宋星怀道:“宋主簿,你先将盗贼领下去,该写的供词写好画押,按律责罚便是。”

宋星怀领命,叫了几个衙役将盗贼一起押走。两人移步到后宅庭院,苏鸣夏替两人上了茶。

周近野好奇道:“是弟妹吗?无晦也成亲了?”

慕怀清连忙解释道:“我哪有这么着急,近野误会了,这是我在京城认下的义妹。”

周近野对苏鸣夏道:“是我冒犯了。”

苏鸣夏略一点头,转身离去。

周近野感慨道:“看来你们在京城,果然发生了很多我不知道的事。”

慕怀清笑道:“云程是那次科举的状元,我和云程后来留京,大哥则去段州做了通判,明澈还是老样子。”

周近野道:“你和云程读书都厉害,我听见了倒一点也不意外。知行应该已经完婚了吧,除了我和知行,你们都还没成家?”

慕怀清眼中闪过一丝微不可见的哀伤:“大哥早定下的亲事,就任前回家祭祖,顺便就完婚了。至于云程,他家里的情况比较复杂,拒了一门婚事,还挨了好一顿打。”

周近野惊道:“他父亲打的吗?可严重?”

慕怀清摇头:“没伤筋动骨,修养一段时间也就好了。好歹换来一段安生日子。”

周近野点头,又问:“那你现在为何又会跑到这偏远的归仁县来?就算是调任也没有这么快的。”

慕怀清苦笑道:“我得罪了左相。”

周近野叹了口气:“京城虽好,可到底是权势中心,水深火热的。我不像你和云程志向远大,只要余生能和小可平安顺遂地过下去,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慕怀清道:“光说我们在京城的事,还不知道你近来如何,怎么又会成了镖师?”

周近野道:“我嘛,也是事与愿违。本想回家当个书吏的,可我大伯前段时间正巧病倒了,家族传下来的镖局没人打理,我只好暂时接手,一做就做了半年。”

慕怀清笑道:“我看你气质和从前大不相同,说不定你也适合做这行呢。”

周近野道:“的确比读书自在许多,就是常常要和小可分别,尤其现在她还有了身孕,我却很少有时间在身边照顾。”

说起他的妻子“小可”,这位高大的男子竟笑得有些腼腆。

慕怀清道:“没想到你也是要做父亲的人,恭喜近野兄了。”

周近野笑道:“你也可喜可贺啊,刚上任就办了一件大案。我都听说了,当时还想是谁这么有能耐,没想到竟然是你。”

慕怀清惊讶了一下:“你在贺州哪里?传这么远吗?”

周近野道:“贺州瓶窑县,离这也就隔了五六个县,不算太远。最有名的还是那篇檄文,前段时间听说过的文人都在抄,把何家的事都传开了。”

慕怀清有些不好意思:“说来惭愧,那篇檄文正是我写的。”

周近野笑道:“我见到你是这归仁县知县后,就猜到该是你写的。”

慕怀清道:“你经常走这条商路吗?以后可会常来?”

周近野道:“那说不准,远一点的,边境也走到过。不过以后有机会,我会常来的。你呢,会在这里待多久?”

慕怀清道:“最多也就三年,不过这三年要怎么做还挺让我头疼。何家是铲除了,但这里气候干旱,土地本就贫瘠,不像江南能长出好的庄稼。”

周近野思索片刻,忽然道:“我有一次护送货物去边境,听那边的游历的僧侣说,伯阊国有种水稻很厉害,能在干旱的环境里生长,成熟也快。”

慕怀清来了兴趣:“到底是什么水稻,近野兄有办法帮我弄来一些吗?”

周近野道:“我认识一些专走边境交易的人,等我这趟回去帮你问问,下次见面带给你。”

慕怀清道:“那就真的太感谢了。”

周近野笑道:“你我之间,何必言谢。”

商队有货物要送,周近野也不能停留太久,这天和慕怀清叙过旧后,隔天就马不停蹄出发了。

久别重逢,是这世间最难得的事了。有些人一旦离开,或许再也没有机会相见。谁也不知道人生中的哪次告别是最后一面。所以她很珍惜每一次的见面。

她带着这样的好心情,度过了在归仁县的第一个年关。

何家倒了,县衙富裕起来。她在年前一次性补足了过往拖欠的薪酬,衙门里的人都欢天喜地回去过年了,留在衙门当值的,另外有一笔补贴,节后也可以休息更长时间。

除了贴点对联放点鞭炮,衙门里也没有别的活动了,慕怀清本身也不是个爱折腾热闹的人。

这晚她只和苏鸣夏一起简单用了个年夜饭。

饭桌上,苏鸣夏忽然说:“郎君,我想开一家书肆。”

慕怀清笑道:“经营一家店铺可不是容易的事,尤其是书肆。你当真决定了?”

苏鸣夏沉默了一下:“我以前也是商贾人家,从小跟在爹娘身边,也懂些经营的。”

慕怀清道:“我还从未听你提过以前的事。”

“也没什么好说的,不过是家里欠了债务,爹娘病死,我被卖了抵债而已。”苏鸣夏神色淡淡,仿佛那些悲惨的过往与她无关似的。

慕怀清沉默了一下:“抱歉,是我多言了。”

苏鸣夏道:“郎君不必道歉,该道歉的人不是你。那些事对我而言都过去了。”

慕怀清问道:“你都在县里看过了?”

苏鸣夏道:“嗯。这县里只有一家书肆,卖的还都是些老旧书籍,生意不太好。正好店家有转让的意思,我想把那家店盘下来。”

慕怀清点头道:“既然决定了,有什么需要准备的地方尽管和我说。开店那天,我去贺你。”

苏鸣夏少见地露出一点笑意:“我知道的。那就先谢过郎君了。”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苏鸣夏都在忙着书肆的事。她重新装饰了一番,新进了许多书籍替换,刘嫂跟着一起帮忙,刘大柱和宋星怀空闲时也会去看看。

再开店已是来年春天的事了。

书肆开业那天,门口张灯结彩十分喜庆。过路的百姓都热热闹闹地围看。

慕怀清亲自题了“春生书肆”的牌匾,用红绸盖着。苏鸣夏今日盛装打扮,脸上也因这喜事有一点淡淡的笑意。

新店主手持银剪,在一片爆竹声中剪断彩带,揭下红绸。

“这书肆是换掌柜了吗?好气派啊,知县都亲自给他家题牌匾了。”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开书肆的可是知县的妹妹。”

“不得不说,知县的妹妹可真漂亮。”

揭下牌匾,慕怀清朝围观的百姓拱手道:“小妹新开的书肆,还望乡亲们多多支持了。今日书肆开业,各位买书每本折钱百文。”

有个百姓朗声道:“知县替我们办了何家,找回了我们的田,我们说什么也得照顾这家店的生意啊,乡亲们说是不是?”

其他人纷纷附和:

“是啊是啊。”

“我儿子在县学念书,正好给他买些纸笔用。”

归仁县大多百姓都是目不识丁,会在书铺买书和纸笔的,也就只有念书的学子和一些富贵人家了。挣不了大钱,却足以糊口。

何文远今日放旬假,本是想来买一本书的,不曾想刚走进便看见了这等热闹。

他望着崭新的牌匾,旁边有几个学子早已越过他兴冲冲走进店。

“你们听说了吗?这书肆的新店主可是个绝顶漂亮的娘子。”

“知县的妹妹嘛,刚才一路走来就听说了。”

“从来只听过豆腐西施,没曾想这归仁县也出了个墨庄西施,这我可得好好瞧瞧。”

何文远听见他们的谈话声,随后也跟着进店。

只见那柜台后的女子,赫然是那日跟随在知县身边,曾递过自己手帕的。原来她是知县的妹妹。

何文远只看了一眼,便自顾自挑起书来。令他惊讶的是,书肆里换了好多新书,没有一些眼光是选不出这些好书的。

他拿着选好的书,排到柜台前结账。苏鸣夏看了他一眼,显然是认出了他。

“一百六十三文,”苏鸣夏顿了顿,“你算一百五十文就可以了。”

何文远点点头,付过钱后,说了一句:“新店开业,恭贺。”

苏鸣夏愣了一下:“多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