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理会怨气满满的刘名,贾鑫继续说道:“沛国刘氏乃是名门,我们这样也算与刘郁离结下一桩善缘。”
拉着心不甘情不愿的刘名回到房间,贾鑫刚坐下便朝着刘郁离说道:“如今距离你参加王家寿宴刚好满一年,这么长的时间,你早能解决身份后患却一直没有行动,是因为你担心宗族会成为你的束缚。”
别人的宗族都有血脉亲情,而刘郁离不一样,他与宗族之间没有血脉羁绊,宗族的权力很大,一旦认下,刘郁离就不得不受其束缚。
刘郁离为贾鑫的敏锐暗暗心惊。贾鑫的话正好说中她的心思。
古代的宗族等于半个活爹,不到万不得已她不想给自己找个祖宗。
贾鑫继续说道:“而现在有一个能让你鱼和熊掌兼得的办法。”
刘郁离难得起来心思,她想了很多办法都没能解决的问题,眼前人究竟有何妙计?
贾鑫道出自己的计划,“沛国刘氏的刘琰正在寻找嗣子。”
这个名字刘郁离没有听过。
贾鑫很快提起一个刘郁离熟悉的名字,“刘琰的父亲刘惔一定听过。”
提起刘惔此人,刘郁离确实略知一二。此人乃是晋国名士,更是晋国第一毒舌。
贾鑫大致介绍了一下刘惔的生平。
刘惔幼年丧父,他的父亲生前官至晋陵太守,留下一笔不菲的家资为族人所觊觎。
沛国刘氏的族长便以刘惔之母任氏克夫为由,想要强行驱逐任氏,拿捏年幼的刘惔与妹妹,将其家产据为己有。
任氏聪敏看破了族长的心思,不得已在舍弃了家产后才顺利带着一双儿女回到了京口的娘家。
母子三人生活穷困,好在刘惔敏而好学后来得到了当时的丞相王导赏识,很快出人头地,并得庐陵公主下嫁。
因幼时经历,刘惔与族中关系很差,后来刘惔盛年而亡,族中很多人说他是不敬长辈得到了报应。
刘琰作为刘惔与庐陵公主的独子对于此种说法痛恨至极,与宗族关系更差了。
再后来,刘琰独子早亡,膝下只有一个七岁的女儿。
族长就想将自家孙儿过继到刘惔独子名下,将来继承刘家家产。
因此,刘琰宁愿过继分支子嗣也不愿从主支挑选。
两日后,刘琰将要来广陵刘氏选人。
贾鑫:“刘琰祖父、父亲、独子皆是盛年而亡,家中政治资源已经断了。值得别人觊觎的也就是庐陵公主的嫁妆,不外乎一些金银珠宝、田产店铺。”
“而这些,你不缺。最起码刘惔不担心你会因此而谋害他的孙女。”
“此外,你为人聪慧果敢,便是刘琰身故,也能从宗族手里护住他的孙女。”
这是刘琰过继嗣子的主要条件,但想要找到这样的人却不容易。
家庭条件好的看不上只有面子没有里子的刘琰,条件不好的,刘琰又不敢过继,怕给别人做了嫁衣。
出类拔萃的后辈,谁家舍得过继出去。可若是不够出类拔萃,又不能抵挡来自宗族的压力。
是以,刘琰挑挑拣拣选了五年,至今没寻到一个合适人选。
听完贾鑫的这番话,刘郁离发现她和刘琰彼此之间的需求完美匹配,一个不想受宗族压迫,一个与宗族有仇。将来她就是把沛国刘氏闹得天翻地覆,刘琰也只会拍手叫好。
想到此处,刘郁离起身,朝着贾鑫郑重一拜,“此事就还要多劳世叔费心了!”
之后,有了贾鑫、刘名的帮助,刘郁离顺利与刘琰搭上关系,成功过继到沛国刘氏,抹平身份后患。
时间回到现在,郑毅说出了贾鑫心中所想,“从王复北一事看,刘郁离谋略过人,将来必成大器。最重要的是此人心底还有一份仁义。”
一个念旧情的人,人品不会太差。主子一旦出事,他们这种刀笔吏首当其冲,往往是第一个死的。
在他们与刘郁离没有多少交情时,此人还愿意保下他们,选这样的人当主子,不说大富大贵,最起码将来不会死得很冤。
贾鑫点点头,“给人卖命最重要的是死得不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