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网vip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鲜网vip小说 > 逐卿 > 第120章 点君观(四)

第120章 点君观(四)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我连累了她。”

“兄妹手足,说什么连累不连累。阿璨要是听你这么说,一定不高兴。”孟嘉捏起一枚鹅卵石在掌心,感受那淡淡的凉,“她是个好妹妹,要是怕东怕西,恐怕当初也不会跟随你路远迢迢到这里来。既遇上了麻烦,解决才是上策,自责有什么用?”

公祖珛又不说话,抬眼瞥了她一眼。

孟嘉咳了一声:“我猜,这个眼神的意思是‘无知者无畏’?”

公祖珛恢复了冷冷淡淡的模样:“这件事我会解决,今天在这里发生的事,不要跟任何人说起。”

“和在南城那个孩子一样?”

公祖珛倏地抬眼。

“别这么看着我。”孟嘉摊开双手,“按你的话,我没跟任何人说起过,但人嘛,尤其是我这样的人,好奇心最重,此前在茶筝客栈里碰见了一个小娃娃,说了两句不知甚解的话。后来疫发,各处检视,竟又碰见了他,勾起前事,不免多问了两句。”

“我问他为何只有他可以在茶筝客栈有甜水喝,你猜他说什么?”孟嘉语调从容,目光却时刻注意着公祖珛的神色变化,“他说,他有一个朋友,白净漂亮,被一个大个子抓走了,大个子说,只要他不和别人说起这件事,就天天都有甜水喝。”

“说来,公祖大人个子的确不小。”孟嘉伸手比了比,“要你亲自到南城照料的孩子,恐怕来头不小吧?”

公祖珛面不改色道:“你说什么,我听不懂。”

“这就没意思了……以为我在诈你?”孟嘉乜斜着眼,不紧不慢道,“这番话今天之前,我或许是在诈你。但方才无意间听了这番墙角,倒摸出些头绪来。一个重要的孩子,一个你拒绝不得的人,一个侧室位亦尊贵荣华的男子,掰着指头尽天下人去数,恐怕除了皇室中人也没有谁能这么理所当然地狂妄。即便是皇室中人,现在谁不在定王面前夹着尾巴?敢说这样的话,也得有几分底气。”

公祖珛沉默。

“宁王。”

公祖珛沉默更长。

“……猜对了?”孟嘉眼皮一跳。

公祖珛道:“不可向旁人提起,恐生灾祸。”

孟嘉喃喃道:“这么大的事……殿下……也知道?”

太和一定知道,甚至是有意携宁王上山。

先帝的成年皇子不多,其中宁王最长,先帝驾崩,宁王奔蜀,还带走了八卫之一。若非太和长公主在外牵制,各地战事频发,蜀中又得地利,他怎么也不会全乎了这么几年。看来,定王视这个侄儿为患,这个侄儿也不怎么放心他。

可是太和长公主怎么会和宁王有联系……是想以他为外援?

孟嘉干巴巴道:“……他费心费力地混上山来,总不是为避暑吧?”

公祖珛叹道:“聪明要适可而止,知道的太多并无益处。”

孟嘉沉思良久,见公祖珛起身要走,忽而道:“旁的我不问,我只问一句——南城的瘟疫和他有没有关系?”

公祖珛站住了,目光微凝:“你想说什么?”

“我翻阅过各地灾疫报册,蜀中五月发过一场瘟疫,病症与南城极似。但蜀中不曾受今春旱涝灾,百姓没道理往京城扎。除非是有人有意为之搅乱京城,那就难说了。”孟嘉话锋一转,“是不是他?”

公祖珛斥道:“你入京这么久,还是没有学会谨言慎行?你可知道这话被旁人听了去会有什么后果!”

孟嘉嗤笑一声:“君臣一心。”她捡起一块石头砸进溪水,“京城大乱,雹灾、洪灾、旱灾、瘟疫夹着君位不正的谣言在百姓里传开,定王担心到嘴的鸭子飞了,反心更重,内祸外患,必生错处。定王顾外则他与京城里应外合,定王顾内则他联兵勤王,都是一把好算计,怎么算都是宁王赢面大些。这样看来,你倒果然是必得把阿璨嫁给他,否则以后可没好果子吃。”

说完,她拍拍手,起身登石阶去了。

接下来几天和往日仍旧没有什么差别,掐算下来,他们一行已经在观里耽搁了十五六日,只等离回宫的日子就剩五六天了,这雨还是没有祈下来。

若是到日子还下不下雨来,就该君王下罪己诏,群臣上表请罪,乌泱泱地一通糊弄。不过,要不了几天,请罪论罪的问题就要搁下,先集中精力应付各地蜂起的难民作乱。

这破破烂烂的江山,也不知道要缝补到什么时候。

孟嘉叹了口气,把手里的白子落下棋盘,幽幽道:“今天送信的人怎么还不到。”

齐远道:“别急,才未时。”

“整天阴阴的,就是不下雨。反倒是越来越燥热,这山里本是个阴凉所在,现在也这么明显,可知别处是个什么光景。”

“这也是急不来的,只能尽人事听天命。”齐远说着,瞧瞧天色,“燥是极燥,比往年热些。估摸着若是有雨,就在这两天了。”

“昨夜似乎听着有雷声。”

“哦?那是下半夜吧。”齐远抚须,“人老了睡得早,什么也没听着。”

正说着话,便有个山上的弟子过来行礼传话:“二位大人,太和长公主传二位入见。”

两人忙起身:“谨遵殿下钧旨。”

至太和长公主下榻处正堂,公祖珛已经在里面等候了。说起事来,才知道是陛下病了。

太和道:“太医说是染了风寒,本不打紧,只是勾起从前的旧症,应当好生看顾。本宫放不下心,已经吩咐蓝昆明日率人迎驾,本宫要提早回宫,余下的礼节便由你们代行。万事以侍中大人令行,莫要出什么岔子。”

“是。”

太和第二日果然离山,孟嘉三人一路恭送下山,又重回观去,公祖珛和孟嘉倒还好,齐远难免又是一阵骨肉酸痛,刚到下处就被人扶回去躺着了。

孟嘉也准备拣个清静阴凉地方坐一会儿,还没走,就被公祖珛叫住了:“等等,有两句话说。”又对身边人道,“延青,你先回去。”

孟嘉见状,向姜黄点了点头,姜黄也去了。没多大会儿,附近就剩他们两人了。

“我要走了。”

孟嘉很意外:“你也要回宫?那为何方才……”

“不,不是回宫。”公祖珛压低了声音,“宁王出事了。”

“什么?”

“宁王回蜀,在南郊被梧桐山的山匪劫走了,随从逃出来报信,命还保着,要五万两银子赎人。”

“还留个传话的请君入瓮呢?”孟嘉淡淡一笑,“五万银子,换他,贱了点儿。”

公祖珛道:“我得去救他。”

“他前不久还拿阿璨逼迫你,忘了?”

“公是公,私是私。”公祖珛平静道,“蜀中还不能缺了他,这天下也不能缺了他。。”

孟嘉笑道:“大人好心胸,那就去救便是了,实在不必和下官多费唇舌。”

“此行凶险,总要和你说明缘由。山上的二百护卫我要全部带走,你和齐远回京,如遇责难,切记一切罪责都在我身上,私动兵马是我,抗旨不遵也是我。你二人一无所知,只有失察之过,并无拂逆上意之罪。”

孟嘉收了笑:“梧桐山有多少人?”

“上下七百。”

“你明知道可能回不来,还是要去?”

“我没有别的选择。”

孟嘉忽然道:“难道殿下也没有别的选择?你为了他们送死,值得吗?”

公祖珛却道:“我不为任何人,为的是天下黎民。”

“好。”孟嘉微微点头,“不送。”

公祖珛静静地看着她,忽而负在身后的那只手伸了出来,指间悬挂下一个紫檀木雕的木香花坠子。

“要是我有什么万一,替我把它交给阿璨吧。如果可以,请你帮她回蜀中去,告诉她,以后别再犯傻了。”

孟嘉接下来,淡淡道:“什么时候动身?”

“今夜。”

山间雾重,不见星月,丛林中飘来凄厉的夜枭叫声,偶然行过高大的树木之下,叶尖滴下一点沉露,若砸在肌肤上,是惊人的沁凉。

羊角灯的灯光明明暗暗,像一条长蛇蜿蜒下山路,到山脚出才攒聚成团。

公祖珛吩咐人去牵马,剩下的在原处等候。这二百护卫的首领是个金吾卫中的校尉,名叫晁千,肤色黝黑,体格健壮,要说有什么缺憾,就是个子略矮了一些,于是这健壮便多少成了圆胖。为人倒是随和,尤其对齐远很是敬重,因此孟嘉多少跟着沾了点儿光,和这位晁校尉也算熟识了。

晁千虽跟着公祖珛下了山,却对此行目的还是一无所知。他只知道,从前听太和长公主的,按太和长公主的吩咐,她走了,听公祖珛的。一放出人查探附近的情况,他就立刻同公祖珛商量下一步行动。

“大人,咱们究竟是下山干什么来了?”

“剿匪。”

晁千懵了:“剿匪不是咱们的活儿啊!”

“现在是了。”公祖珛道,“连夜赶往梧桐山,明天进山剿匪。”

“可咱们才两百人。”晁千比划了一下,皱眉道,“大人,就算要剿匪,怎么说也应该派人回去求援。梧桐山那个地儿我听说过,刨去洗衣的、烧饭的、打杂的、看门儿的,也有四五百青壮,以前京兆府调过兵去剿,回回也没成过。我们从没跟他们交过手,两眼一抹黑,这不是上门送死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