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在她身上,只要她有了放弃的念头,很多的故事,将不会有后续。
对于很多人来说,只要兰斯特在,她们永远有希望。
故事的最后,兰斯特其实并没有看到所谓的最后一颗星星,却还是将希望留在了讯息里。
毁灭来临之前的地球,像是棵枯死的大树,叶子零零散散落了一地,但有个人强硬地把一根新枝接在了顶端,于是在经历了一场风暴后,新枝的叶子长了出来。
04.
常卿和言尽欢的恋爱有点年少青涩的心酸,还有执着等待换来最甘甜的果实。
常卿家庭条件很好,会无条件支持她的每一个兴趣爱好和决定,在被爱包裹的家里长大,她成为了一个大方又热情的人。
在萧柏星面前,她有着作为姐姐一样的担当,虽然她没有萧柏星那么在意别人的目光,但比她更现实。
她会在遇到艾斯特尔这么个陌生人的时候,优先保证萧柏星的安全,又会在艾斯特尔提出留下的时候,向她要一个保证。
她比谁都清楚,在这个社会当中,守序与规矩多么重要,也明白违反规矩的人会有多大的麻烦。
如果没有意外,她会一直遵守规则,然后做规则的管理者、守护者,就像她在之后的时空里成为治安局的局长一样。
她唯一的意外就是言尽欢。
她比萧柏星的救世主情结强一些,但不意味着她就是最无私的那个人。照她的性格,如果发现地球要毁灭,而自己什么都做不到,她会辞职回家,利用一切时间陪着爱人。
不过这么做,很可能要被言尽欢训一顿。
在这群人当中,言尽欢一直担当着年长者的角色,像是博士一样。她并不是枯燥无趣的大人,她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这帮孩子强许多。
她要比萧柏星更早知道宇宙的秘密,也更理解博士所做的一切。
一些关于大人的担当和责任,在言尽欢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她擅长从“大局”考虑,只要宏观来说对她们、对世界有益,那么比起这些,微小的损失和代价,她都能接受。
这些代价里包括她的生命。她可以很坦荡地把未来交给年轻人、下一代,并且甘愿俯下身去给她们当垫脚石。
05.
相比起其他人,米娅和乔茜的态度并不坚定,她们是最尊重自己的意愿和情绪的那一批人,同时也更加现实。
让她们感到愉快、开心的事,她们会不计代价去做,相反,如果她们在一段关系当中感受到被强迫或是强大的约束,她们就是最叛逆的那一批人。
写这样的角色令人头疼,因为她们的想法过于活跃,而且很难找到一个模板,将她们的行为逻辑都套上去。
所以不管是米娅拒绝了萧柏星的请求,还是乔茜决定帮忙进入黑市,都像是一瞬间的决定。
米娅在言尽欢死后,仍旧不赞同萧柏星的所作所为,哪怕她知道,宇宙当中正在发生很可怕的事,但这些事本就脱离她的能力范围。
但她看到了萧柏星的行动,并因为自己的退却而懊恼,所以后来,她还是帮助萧柏星进行了许多实验。
乔茜出场时就是一副疯疯癫癫桀骜不驯的样子,她习惯并融入了地下城的环境,并且试图掌握主动权。
她不是一个正派角色,相反,带了些圆滑狡诈。
她会在面对一个弱者时露出獠牙,又会在被“弱者”反扑后放低姿态求饶。
她对金钱其实并没有那么渴望,只是她现实地认识到,没有金钱,就等于失去了试错的机会。
她是个天才的发明家,尽管在外人看来,是个不安定的因素。
他们叫她疯狗,但她只是做了许多人敢想却不敢做的事。天才和疯子的边界很模糊,能够让人做出选择的,只是他们创造的价值。
但那些价值,会让她感到开心吗?我想她已经给出了答案。
要是乔茜不去进行那些疯狂的实验,不和黑市的人打交道,遵纪守法,她在地下城,一定会获得和博士比肩的口碑。
但那就意味着她要接受自己并不喜欢的约束,变成一个在自己看来低级无味的人。
故事最后,她得到了作为地下城首席兰斯特的认可,但这并不能扭转她的性格,最多让她小小开心一下。在新的宇宙里,她会进行更加疯狂的尝试,满足自己所追求的快乐。
==
最后是关于作者有话说的一些小巧思。
在动笔前,我就已经把故事缩减到了十万字左右,尽管结果看来,还是超出许多。但想在这十几万字里让大家了解到全部设定细节,属实有困难。
所以我把补充的设定都加到了“作者有话说”里。
这本书的作话就像是一些档案记录,也很像游戏中的拾取物,能让大家了解到一些主视角之外已经发生,或是正在发生的事。
很高兴大家喜欢这样的作话。
如果说我还有什么私心的话,那就是想告诉大家:宇宙中,很多事情正在同时发生,那个跟我们极为相似的存在,正在努力适应生活,克服种种困难,就像我们一样,偶尔望着划过的流星许下小小的心愿,我们并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