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网vip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鲜网vip小说 > 康熙侧臣·纳兰容若传 > 第107章 第107章

第107章 第107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有几道菜很是符合天子的胃口:卤鹿肉卤牛肉拼盘、秘制芝麻烙饼、羊肉炖萝卜汤。

平日里在宫里用膳规矩多,现在在王府,天子心情大好地吃起自己的所爱来。纳兰吃了两样素菜:冬笋冬菇炒饭、脆柿子果仁切糕。

岳乐问:“本王听说,皇上并未将朱三太子处死在发现地,而是下令将他押卸回京?”

玄烨道:“因为朕想从朱三太子口中听几句真话。”

“真话倒不见得,骂声倒是有一派。”岳乐看向纳兰,“此举是你的主意?”

“王爷误会。”纳兰解释,“我的想法至始至终都是将朱三太子就地了结性命,以免节外生枝。且我还劝皇上,处死朱三太子之后,就该立刻招抚南明势力和肃清反清余党,最后再昭告天下,以断绝‘假冒朱三太子之名’来敌对我大清之人的妄念。”

“你是个明白人,只可惜皇上未听你谏。”

“皇上的做法我理解,听朱三太子的临死真言,或者说骂言,算是皇上极致的自我忍耐和给明太祖朱元璋留了颜面。”

在玄烨的点头中,纳兰继续道:“将来皇上南巡拜谒明孝陵,可有底气地说出:朕祭拜大明开国皇帝,是千古盛德之举,想必诛杀朱三太子,亦能得到谅解。”

“轰隆——”

三人仰头一看,天际毫无变化,夜幕无闪电裂空。

纳兰判断:“皇上王爷,不是雷声,是炮声。”

玄烨震惊而起:“夜起炮响,百姓必惊,朕尊严何在!”

纳兰冷静地将皇上劝坐,“炮响之因未明,不一定是烽火之兆,是军械走火也未可知。”

“朕早该听了你的进谏,叫兵部督促粮草和检查军备。”玄烨一脸懊悔,“秋雨冬雪接连不断,再强大的红衣炮阵,也经不起露天放置的天公摧残啊!”

“尚不迟。”纳兰看向声响传来的方位,“炮台虽有磨损,但是弹药储存在仓库,仍是完好。请皇上下令:调动兵部力量重筑炮台;召集民间工匠打磨老化钝化的军备;让工部协力各项工程进度、共铸兼任防线。”

“准奏。”

玄烨不顾夜色,当即叫身边的一等侍卫布哈泰先一步回宫,照着纳兰的话去传皇帝口谕。

岳乐对君臣佩服道:“侧臣忠耿,皇帝英明,行事速决,是我大清之幸。”

玄烨左右握住纳兰和岳乐的手,感慨道:“朕身边有贤臣、有贤王,是万幸之幸啊!”

*

福全和岳乐挂帅征讨三藩之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两位王爷身披康熙皇帝亲赐的黄金战甲,率领战斗力最强、吃苦力最优的兵力挥师南下。

军阵从皇城走出,路过街道之时,老百姓们皆是夹道鼓舞士气,盼切两位王爷凯旋而归。

岳乐跟福全合计过后,决定先进军江西,在江西的平原之上扎营,以避免陷入险峻山地而中了贼军埋伏,进退无路。

清军在江西稳住阵脚之后,岳乐做出指示:

“我方保持实力,不与吴三桂正面交锋!只先集中力量切断平西王与耿精忠的联系,再做下一步计划。”

岳乐的战略部署非常恰当,他深知:

这场战役要想取胜,关键不是在吴三桂的人马能否渡河,而是在两方军队谁能够夺取江西。

只有占领了江西,才能砍掉吴三桂的两方盟友:耿精忠与尚可喜。

而且——

吴三桂的人马虽然勇猛,但内部却状况多发,上下军心并不统一,将帅兵三者不和,是作战的大忌;吴三桂整体的战线拉的太长,粮草的补给速度和用量根本跟不上,这就使得人马的战斗力大大下降,给了清军制胜之机;吴三桂生性残暴,失去军心和民心已久,一旦得病无法动武,必将一溃千里。

岳乐深思熟虑:最终定在湖南与吴三桂决战。

他颁布军令状道:

“前线将士,英勇杀敌者,按功行赏;逃窜畏惧者,知而杀无赦。后勤之师,巧传物资者,必有嘉奖;自乱阵脚者,知而处极刑。另有军中幕僚军师,出佳策定军心者,奖赏皆有;欺军误战者,知而斩立决。”

将士、后勤之师、幕僚军师,三方皆响应。

在严明的军纪和得当的配合下,清军势如破竹,在湖南与吴三桂的叛军进行殊死决战。

叛军因饥饿、士气低沉、马匹难驭等原因,逐渐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等到岳乐和福全亲率精兵杀入中军帐中之时,叛军已经全线动摇!叛军的主将,有“小吕布”之称的夏忠全和马进宝竟然主动交出将印,投降清军!

吴三桂得知夏马二人投降的消息,一口鲜血冲天喷涌而出。

就此一病不起,苟延残喘于自建的行宫之中。

*

前线捷报连传。

康熙皇帝决定:等到“二征三藩”的战役结束以后,自己要亲自出城迎接岳乐和福全,还要对全军将士大加封赏。让天下万民同乐、共享太平盛世。

曾经如日中天的吴三桂,如今已是奄奄一息之态;曾经不可一世的耿精忠,如今已是投降乞饶;曾经摇摆不定的尚可喜,如今已是被狠戾的亲儿子尚之信囚禁于家中,几欲悬梁自尽!

“三藩倒矣!三藩将要平矣!只差最后一击!!”

康熙皇帝的声线颤抖而激动。

“奴才等恭喜万岁爷!”

顾问行和梁九功同时喜悦道。

康熙皇帝正要派人去把好消息告诉太皇太后和陪臣纳兰,却不想听到了一个意外的事实——

“你说什么?”康熙皇帝怒问传使,“朱三太子逃走了?”

“回皇上,此事千真万确,奴才不敢造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