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网vip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鲜网vip小说 > 鱼衔月 > 第15章 小鱼和月亮

第15章 小鱼和月亮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开学前一天的阳光格外刺眼。沂林站在玄关处,看着妈妈往沈翊手里塞购物清单。

"小翊,你带月亮去买些文具,她刚回来不熟悉现在的商店。"妈妈的笑容里带着沂林熟悉的暗示,"顺便买些冰激凌,我记得你们小时候最爱吃路口那家的香草味。"

沈翊接过清单,耳尖微红:"阿姨放心。"他转头看向沂林,目光在她手腕的蓝色手绳上停留了一秒,"现在去吗?"

文具店还是那家"海浪文具",只是招牌从蓝色换成了明黄色。推门时,门铃发出和两年前一样的清脆声响。

"你坐这儿等着就行。"沈翊指了指角落的休息椅,"我都记得你需要什么。"

沂林看着他在货架间穿梭的背影——白T恤被风扇吹得微微鼓起,后颈处有一道晒痕,是暑假游泳训练留下的。这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哥哥,不知何时已经长得这么高了。

"给。"沈翊突然转身,递来一盒草莓味的便利贴,"你以前最喜欢..."

话说到一半停住了。他们都想起来,现在的沂林更喜欢蓝色,因为那是南山市的校色。

"谢谢。"沂林接过便利贴,指尖不小心碰到他的手掌,立刻缩了回来。沈翊的手比柏纪榆的粗糙些,是常年握笔和打球留下的茧子。

结账时,沂林注意到沈翊的钱包还是小学二年级时她送的那款,边角已经磨白。当他把钱包放回口袋时,一张照片的边角从夹层露了出来。

"东西掉了。"沂林弯腰去捡,却在看清照片时愣住了——那是小学一年级的她,扎着两个歪歪扭扭的羊角辫,正在海边堆沙堡,笑得见牙不见眼。照片背面朝上,写着一个日期:2007.6.1。

沈翊的动作比平时快了许多,几乎是抢过照片塞回钱包:"...谢谢。"

回程的路上,两人默契地保持着半步距离。沂林提着装满文具的袋子,里面除了清单上的物品,还多了一盒蓝色水笔——和柏纪榆常用的同款。

"沂林。"在路口等红灯时,沈翊突然开口,"南一中...是个好学校。"

她抬头看他,发现他的侧脸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晰,下颌线绷得紧紧的。

"我会..."他顿了顿,把"等你"咽了回去,"...帮你找些考试资料。"

沂林握紧了手腕上的船锚手绳,海风带着咸涩的气息拂过两人之间。她忽然想起笔记本里那片压干的蓝色小花,和沈翊昨天离开时僵硬的背影。

"谢谢。"她最终只说出这两个字,却感觉有什么东西,在这个夏末的午后,悄然改变了。

开学日的闹钟响起时,沂林已经盯着天花板看了半小时。深蓝色的育青中学校服整齐地挂在衣柜门上,像一道陌生的界限。她慢慢戴上那根蓝色手绳,银色船锚在晨光中泛着冷调的光。

"月亮,小翊来了!"妈妈的声音从楼下传来。

沂林看了眼手机——比约定时间早了四十分钟。锁屏上是三天前叶涵发来的消息:"南城一中校服丑死了,还是你们的蓝色好看。"后面跟着一串哭泣的表情包。

她将手机塞进书包最里层,下楼时看见沈翊站在玄关的阳光下,肩线被校服衬得格外挺拔。他手里提着两杯豆浆,看见她时微微怔了一下。

"早。"沈翊接过她的书包,动作自然得仿佛已经重复过千百遍,"新生报到要提前排队。"

沂林注意到他的书包带比平时调短了两格——正好配合她的身高。这个发现让她胸口泛起一丝异样的温热。

走在去学校的路上,沈翊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肩膀偶尔相碰又很快分开。路过"海浪文具店"时,他突然停下:"笔袋检查了吗?昨天买的钢笔我帮你灌好墨水了。"

沂林愣了下,拉开笔袋。那支银色钢笔安静地躺在格层里,笔尖闪着崭新的光泽。她想起昨天结账时,沈翊特意多买了一瓶蓝黑色墨水——和柏纪榆常用的同款。

"谢谢。"她轻声说,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手绳上的船锚。

育青中学的校门口挤满了新生。沈翊带着她绕过人群时,不断有学生向他问好。"会长早"的问候声此起彼伏。沂林这才注意到他胸前别着的学生会主席徽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初一(12)班,是重点班。"沈翊停在一间教室前,递给她一个文件袋,"我整理的笔记,重点都用蓝笔标了。"

文件袋上是她熟悉的工整字迹,每个科目都用不同颜色的标签分好。最上面那本贴着蓝色便利贴——草莓味的,和她昨天随手贴在日记本上的一样。

教室里的嘈杂声像潮水般涌来。沂林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窗外能看到操场边的梧桐树,树叶在风中翻飞,像极了南城中学那棵。她翻开沈翊给的笔记,发现扉页夹着一片压干的蓝花楹花瓣——正是上周台风天她随口称赞过的那种。

"同学,这里有人吗?"

一个扎马尾的女生指着她旁边的座位。沂林摇摇头,迅速合上笔记。女生坐下时好奇地看了眼她手腕上的手绳:"这个好特别,在哪买的?"

"是朋友送的。"沂林下意识用另一只手盖住船锚。

教室后门传来一阵骚动。她转头,看见沈翊站在走廊逆光处,手里拿着她掉在路上的橡皮。阳光从他身后漫过来,将他的轮廓镀上一层模糊的金边。他们的视线在空中短暂相接,他微微点头,把橡皮交给门口的值日生就转身离去。

沂林低头翻开课本,发现不知何时已经在扉页写下了日期——和南城中学同样的格式:2014年9月1日。这个无意识的小习惯让她鼻子一酸。

讲台上,班主任开始点名。当喊到"沂林"时,她恍惚间仿佛听到三百公里外也有一个声音在呼唤她的名字。窗外,一片梧桐叶打着旋落在窗台上,叶脉在阳光下清晰如掌纹。

开学第三周的文学社招新会上,沂林在报名表"特长"一栏写下"写信"。社长是个戴圆眼镜的高二学姐,看到后笑着问:"是喜欢书信体文学吗?"

"不是。"沂林摩挲着手腕上的船锚手绳,"是真的写信。"

教室后排传来椅子挪动的声音。她转头看见沈翊正在整理社团档案,阳光透过百叶窗在他侧脸投下条纹状的光影。作为学生会主席督导社团招新,他本不必亲自来文学社这种小社团。

"我们每月有书信交流活动。"学姐推推眼镜,"不过对象是敬老院的爷爷奶奶..."

"我可以参加。"沂林飞快地填写资料,没注意到沈翊停下手中的笔。

当天放学路上,沈翊反常地沉默。直到路过海浪文具店,他才突然开口:"敬老院的地址...需要我帮你查吗?"

沂林怔了怔,随即明白他误会了什么。但她只是摇摇头:"不用,我有想寄的人。"

沈翊的指尖在书包带上收紧,留下几道短暂的凹痕。

十二月的初雪降临那天,文学社举办了"雪中送信"活动。沂林站在廊下,看着雪花落在写给叶涵的信封上,墨迹被晕染成蓝色的泪痕。

"用这个。"

一把黑伞从身后罩过来。沈翊的呼吸在冷空气中凝成白雾,他手里拿着专用防水信封——正是南城文具店特有的款式。

"你..."沂林睁大眼睛。

"学生会收过南城中学的交流函。"沈翊别过脸,"认得这个纸质。"

沂林接过信封时,指尖碰到他冻得发红的手。那一刻她突然意识到,这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哥哥,已经比她高出整整一个头了。

四月的校园开放日,沂林负责文学社的刊物展示。当她念到原创诗《深海以南》时,观众席突然传来骚动——黄芸苏带领的田径队正在操场表演接力跑,一个转校生模样的高个子男生接棒失误,直接冲进了展示区。

"迟渊!你眼睛长头顶了吗?"黄芸苏的怒吼响彻全场。

那个叫迟渊的男生爬起来时,撞翻了沂林的诗集。风把散落的稿纸吹向跑道,其中一页恰好落在赶来的沈翊脚边。

《致南城的海》,署名日期是柏纪榆的生日。

沈翊弯腰捡起诗稿的动作很慢,像是要给心脏足够的时间适应这种刺痛。当他递还稿纸时,沂林发现他校服第二颗纽扣不见了——那是毕业季最受欢迎的纪念品。

台风季再次来临,沂林在学生会资料室帮忙整理档案时,偶然发现沈翊珍藏的初中毕业照——他校服第二颗纽扣的位置,别着一枚小小的蓝色船锚。

窗外雷声轰鸣,她想起去年夏天沈翊在暴雨中寻找她的身影,想起他每次路过海浪文具店都会多买一盒蓝色墨水,想起他书包里永远备着的草莓味便利贴...

资料室的门突然被推开。沈翊站在门口,雨水顺着发梢滴在相册上,正好打湿那张照片。他们隔着潮湿的沉默对视,谁都没有先开口。

"你真的要考南一中?"

沈翊的问题悬在十月的夜风里。他们站在岔路口,霓虹灯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高一的他已经收到保送深大的通知,却坚持每周陪她去补习班。

"嗯。"沂林点头,手腕上的船锚手绳在路灯下泛着微光,"约定好的。"

沈翊突然笑了。他伸手揉了揉她的头发,像小时候那样:"那我帮你整理冲刺笔记。"

他转身时,沂林看见他书包侧袋插着一本《深海市一中报考指南》——那是深海市的重点高中,沈翊现在就读的高中。

毕业典礼结束后,沂林在储物柜发现一个蓝色信封。里面是沈翊的初中中毕业照,第二颗纽扣的位置空空如也。照片背面写着一行小字:

"有些船锚不是为了停留,而是确保无论漂多远,都能找到回来的方向。——S"

她抬头望向礼堂门口,沈翊正在帮低年级生搬器材,白衬衫第二颗纽扣处别着一枚崭新的学生会徽章。阳光穿过玻璃窗,在他身上洒下细碎的光斑,像极了三年前开学那天。

三年像一本匆忙合上的书,

书签是运动会上扬起的尘埃,

是文学社稿纸边的咖啡渍,

是暴雨天共撑一把伞时,

心跳声大过雨声的瞬间。

我们在各自的章节里埋下伏笔,

等待青春终章时,

所有暗线都通向同一个结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