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网vip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鲜网vip小说 > 爱与恨 > 第29章 第二十九章 揭发

第29章 第二十九章 揭发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这段时间虽然阚秋月不再给他们做饭,可高倩因为经常和杨阳在一起,依然过得非常愉快,不知不觉春节就要到了。

很多知青由于受不了农村的苦,一进腊月就提前跑回了上海。高鸿却不以为然,一直在杨镇呆到腊月二十五才和高倩离开。尽管高建德夫妇埋怨女儿来的迟,可看到姐妹俩个从乡下归来,就是皮肤变得有些粗糙外,并没有消瘦,特别是高倩比下放前还重了几斤,老两口感到既意外而又高兴。

高鸿回到上海马不停蹄就去学校寻找她的入党申请书,她67年上高一就交了申请书,由于□□,学校的党组织一度摊痪,所以也没能入党,只有将申请书转到下放地点,可是翻来寻去怎么也找不到了,学校党组织只好出了个申请书丢失的证明。

吃过晚饭,高倩兴奋地演唱了一段跟秀秀学的坠子。高建德听后笑道:“原来以为你们到那里一定会很苦的,担心你们受不了,没想到高倩的脸色和精神比在家还好呢。”

高倩告诉他:“爸,这都是阚阿姨一家的功劳,不然还不知要瘦多少呢?”

母亲也笑着说:“这样就好,我们也用不着挂心了。”

“爸,妈,阚阿姨一家特别好……”

还没等她说完,高鸿从卧室出来迅速打断了她的话:“好了,以后要注意点影响,我们是革命知青,她家是皖北最大的地主,她丈夫在台湾是国民党的团长,像这种家庭那里好?你的立场跑到那里去了?”

“我看阚阿姨一家就是不错。”

“你看得只是表面现象,看问题要看本质。” 高鸿认真地提醒道。

不论高鸿怎么说,高倩却依然和她姐唱反调,当着爸妈的面把高鸿讽刺了一顿:“你别一说就上纲上线好不好,乍一听以为给当多大的官似的?不就是个大队妇联主任吗?”

“你这个死丫头,在乡下我一直让着你,在家如果你再这样,看我不撕烂你的嘴。”高鸿气得两眼瞪得如灯泡似的。

高建德看着姐妹俩马上就要吵起来,忙劝道:“小倩,你姐说的不是没有道理,父母不在,就应该多听你姐的,她不会害你的。”

可高倩并不这么认为:“爸,好像我和姐不是亲姐妹一样,她处处给我过不去,早知这样我情愿离她远远的,一天也不想在她身边。”

“别说傻话了,她是你姐,可不能胡说八道。”父亲马上批评她。

老两口也知道这姊妹俩无论是性格和爱好都不一样,处理问题的方式和理解事物的能力更是不同,总是你东我西,就没有一件和和睦睦的。所以从开始下乡就担心吊胆,不料回来看到她们不仅精神上很快乐,体质也好于从前,以前的担忧也云消雾散。

春节很快过去,正月初六高鸿便嚷着回去,张桂英死活不同意,高鸿却说杨镇才是她们真正的家,那里才是她们接受锻炼的最佳地方,绝不能贪图享受而丧失革命意志。张桂英是哭笑不得,最后勉强又多住了一天,初八她们便回到了杨镇。

回去后第一件事就是向李大海递交入党申请书丢失的证明。在李抗战的建议下,高鸿参与大队的管理工作。由于她各项工作干得非常出色,不久就获得“模范知青”的称号,经常到公社和县里参加会议,到外面去参观学习,并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那天当她得知自己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时,站在和江青合影的照片前,喜悦如潮水般涌向她心头。她的双眼溢出了激动之泪,那泪珠在她的脸颊上跳跃,就像星星在黑夜中闪烁。激动的心情像是一首激昂的交响乐,奏响在她生命的舞台上。一直到深夜都无法恢复平静。

当然这里面少不了李抗战的功劳,因为他十分欣赏她。高鸿同样对李抗战也充满了一种说不出的好感。她只要去县城,都会去找他,两人不仅性格志向相同,而且谈话也十分投机,有时一谈就是几个小时,也算得上是志同道合。李抗战回杨镇也免不了把她和高倩请到家搓一顿,并且亲自下厨,在高鸿面前故意显露一下自己的亨饪手艺。

高倩依然不听从她姐的劝告,照样到阚秋月家去串门,只是次数有所减少,不过在劳动中却每天都和杨阳见面。因为春耕生产开始了。人们都在忙着干农活。高倩当然也不例外,而且表现的非常积极。可她这种积极和高鸿却大不相同,高鸿往往是表现在政治上,而她只是显示在劳动上。原因是能和杨阳在一起劳动,春耕前生产队的主要农活,就是向地里运土杂肥。以往是用柳条筐把土杂肥一筐筐抬到地里,现在改用扳车,一人在前面驾辕,另一个用铁锨在后面推。每个车上一般都是生产队配好的一男一女,可高倩谁也不要,非和杨阳一辆车,杨阳在前边拉,她在后边用铁锨推,两人配合的十分默契。尽管杨阳少言寡语,不像别人有说有笑。但高倩却觉得只要能和他在一起心情就特别舒畅。

夜晚,高倩有时趁她姐不在家时。就和杨阳来到打麦场上,两个人在清明的月光下,一个吹一个唱,玩得非常开心,每次都招来不少听众。

阚秋月这段时间自从见了高鸿以后,总觉得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牵挂,隐隐约约和这个素不相识的城市女孩有一种潜在的关系似的,这种感觉她自己也说不清是怎么一回事?只要一看到高鸿,就会马上联想到在海南遗失的女儿荣荣。因此她很想了解一下高鸿的家庭情况,可又找不到合适的机会。

这天中午由于下雨没有出工,阚秋月正忙着切韭菜弄馅子准备包顿素饺子。

高倩趁她姐去公社开会打着伞走了进来,一看杨阳不在便问阚秋月:“阿姨忙什么呢,阳子呢?”

只顾拌馅子的阚秋月听到说话声,一抬头发现是高倩:“是小倩,阳子去他明军叔家了,你来的正好,中午在这里吃饺子。”她知道高鸿不在家所以才这么说。

“谢谢阿姨,我姐不让在这里吃,还是回去自己做吧。”高倩不留意,把她姐嘱咐的话一不留意说了出来,说过又觉得不太合适,忙改口道,“她想让我自力更生。”

阚秋月并不知内情,看着高倩说:“你姐说得也不是没有道理,多学点东西,今个反正你姐不在家,咱们一起包,包好后,我先给你下点,端回去自己吃就是了。”

其实高倩正想吃饺子,一听立即答应下来:“对,这个办法不错。”说着她在脸盆洗了洗手,便开始帮忙包起了饺子。

阚秋月留高倩的主要目地,就是想借机了解一下她家的情况,于是便问她:“哎,小倩,你家还有啥人呢?”

“有爸,妈,还有一个弟弟在读书。”高倩回答道。

“你爸妈是干啥工作的?”

“我爸妈解放时都在轮船公司工作,后来爸调到航管局,我妈调到纺织厂。”

“你姐比你大几岁?”阚秋月点点着头接着问。

高倩开玩笑道:“阿姨,你不是查户口呢?”

阚秋月这才意识到问得太急了,可又无法更改她笑了笑说:“我随便问一问。”

“她只比我大1岁。”

“你是哪年出生的?”

“50年。”

“噢,你和秀秀是一年人。”阚秋月对高倩说:“小倩,你和你姐虽说姐妹俩,但从长相和性格上可没有一点相同之处。”

高倩听后神秘地告诉她:“阿姨,你说得一点不假,在上海也有好多人这么说,还有人说俺俩根本就不是亲姐妹。说我姐是抱养的。”

“什么?你姐真是抱养的?” 阚秋月惊得差点没把手中的饺子掉在地上。

高倩止不住笑了笑:“没想到你还当真了,这些人只不过说说而己,我问过我妈,根本没有这种事,我们只是性格和长相不同罢了。”

阚秋月听了这话顿时觉得凉了半截,也不再言语了。饺子包好后了,他给高倩下了一大碗,盛好让她端了回去。高倩端着热腾腾的饺子,唱着京剧《红灯记》李铁梅的唱段“我家的表叔数不清……”兴高彩烈的回知青点了。

在那个年代无论做什么事,必须紧跟形势,而且处处以政治领先。就拿文艺来说吧,全国上下除了几出样板戏之外,其它的文艺内容全部成了攻击社会主义的毒草被禁演。因此样板戏在当时具有“开创文艺新纪元”的伟大政治意义。在普及样板戏的基础下,为了进一步占领农村文化阵地,每个大队都要成立“文艺宣传队”。明确规定这是一项政治任务必须完成,连宣传队的成员资格都作了严格要求:一要拥护伟大领袖拥护党中央,二要有一定的文化艺术功底,能拉会唱,三要出身清白,必须是贫下中农子弟。并规定一月后汇演,而且还要进行评比,获奖单位给予奖励,说明思想宣传工作做得好。差的就是政治觉悟不高宣传力度不强。既挨批评还要作检讨。在那个政治挂师的年代,只要一沾上政治两个字谁也不敢怠慢了。李大海更是积极响应,并且亲自来抓,回到家把别的工作通通放在一边, 全力以赴落实组建宣传队工作。他把全大队所有这方面的人才统计了一下总共7个,其中包括杨阳一家三口和高倩,另外那三个还不怎么样。他首先想到了高倩,决定让她任宣传队队长。组成人员由他和高倩共同物色,当然最后的决定权还是李大海拍板。

高倩接到通知,当时就激动得心情如滚滚春潮,动荡不息,一直到晚上都无法平静,不仅自己有了用舞之地,而且还能和杨阳长期在一起。她马上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杨阳,可杨阳并不像她那样兴奋不已,反而闷闷不乐满脸愁云。高倩知道是因为成份问题,开导杨阳说她去找李大海交涉,一定让你加入宣传队。第二天一大早高倩就去了大队部,向李大海第一个推荐的就是杨阳,当时就被李大海拒决,说他是五类分下子弟。高倩好说歹说,李大海就是不同意,他说这是原则问题。

杨阳得知后、为了进宣传队,他决定要彻底给这个让他抬不头的家庭划清界线,给他带来耻辱的母亲断绝一切关系,非要跟赵大婶过不可,吃住都在她家。还没等赵大婶同意,他就把铺盖从草屋搬进了赵大婶家。赵大婶怕阚秋月伤心专门跑来找她商量。阚秋月听后心里尽管不是滋味,犹豫片刻还是同意了。她说:“只要阳子高兴就叫他去吧,省得在家闹别扭,反正您又不是外人,也只好麻烦大婶了,米面我按月送到。”

赵大婶说:“看你说的啥话,孩子跟我吃饭,我还得要米面吗?你把大婶看成什么人了?秋月,只要孩子高兴就成,我什么也不要。其实这样也好,也省说得您娘俩整天别别扭扭了。”

“大婶,谢谢您了……”她说着泪水止不住涌了出来。

“看看,又来了不是,刚才你还说,不是外人。秋月,阳子在俺家这和在你家不一样吗?别难受了。”

阚秋月强忍着内心的悲痛送走了赵大婶回来,躺在床上哭了一场。最后在秀秀的劝说下才止住了哭声。

尽管杨阳和家断绝一切关系,可并没有得到李大海的认可,说是表面上像似断绝了,但血缘关系永远不会改变。杨阳的请求再次被拒绝。

杨阳为这事一连苦恼了两天,他这天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寻思着如何才能进宣传队呢?突然想起爷爷在临终时托付给母亲的地契和房契,灵机一动不如来个将功赎罪。于是一大早就去找李大海,向他揭发了母亲私藏地契和房契的罪行。李大海得知后马上带人按照杨阳检举的信息,来到秋月家在梁上果然从那个木洞中找到地契和房契。原来洞口是用木头塞住,从外观看和大梁融为一体,不仔细察看还真不易发现,怪不得□□搜查几次都一无所获。李大海拿到地契和房契如获之宝,说阚秋月私藏变天账,人还在心不死,立即将这两件所谓的罪证上缴给公安局,然后专为这事对阚秋月进行了一次隆重的批斗会,使阚秋月身上又多了一项企图反攻倒算的罪名。

地契的事阚秋月早已忘的一干二净,仔细一想是有这么回事,是公公临终前告诉她的、让她这个继承人一定要把这些东西保存好。不料让杨阳听到,才惹出这种祸端,财产丝毫没有得到,罪恶却被继承了下来。

杨阳由于揭发他母亲有功,被作为可教子女破格参加了文艺宣传队,终于如愿以偿,高倩和杨阳很快便成了宣传队的骨干。李大海为了完成这次政治任务并能拿到奖,他让儿子李抗战专门从县文化馆请了一个专业导演,负责节目的选定和编排。由于时间关系,李大海要求他们加班加点进行排练,经常排到深夜才结束, 有时他不放心便亲自前去督阵,声称不拿到奖状誓不罢休。

再说高鸿自担任大队妇联主任以来,工作积极,热情能干,不断受到李抗战以及公社领导的赞扬,在李抗战的帮助下,不久被公社抽去搞清理阶级队伍运动,并参加了县里举办的清理阶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