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村桂花树种得蛮多的,稻花香过后,便是甜丝丝、浸润心脾的桂花香,不过,得靠桂花树近一些才能闻到,离得远了,便闻不清晰。
摘桂花。
最好的方式是在桂花树底下铺一张巨大油纸,或者专门编制一个可以拆解的环形巨大簸箕。
用长绳子捆住桂花树枝,人站在油纸或者簸箕外的地方,用力拉扯晃动树枝,桂花因外力跌落枝头。
但家里还没有巨大油纸,也没有巨大簸箕,今天摘桂花只围着低矮的桂花枝,用手把桂花薅下来,装进竹筐里。
“安郎,摘的时候用劲轻一些,明儿找人编织一个巨大的簸箕,就不用一个枝丫一个枝丫的薅桂花了。”
谢瑜拉低面前的一根桂花枝条,将上头绿叶里的金红色桂花一簇一簇的薅下来,扔进身前的竹筐里。
林安站在谢瑜身边,看着花树下那一抹青绿色的颀长身影。
那身影正仰着头,伸手去够斜垂下来的桂花枝,露出一截深色腰带环绕裹住的窄腰,还有那如玉般细腻温润的脖颈。
只消三眼,心头便火热起来,像是处于炎热的夏天一样。
在他眼里,桂花是香的,空气也是香的。
阿瑜,却比桂花和空气都要香甜……
他学着谢瑜一般,伸手勾下一枝斜枝,控制手的力道,将桂花从枝条上薅下来,丢进竹筐里。
村中矮桂花树不算多,但歪桂花树蛮多的。
许是栽种生长时,泥土松软,又逢大风大雨,将桂花树打歪,无人扶正,以至于许多桂花树斜着生长,人还能顺着树干往上攀爬。
这就给谢瑜和林安摘桂花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两人摘桂花摘得起兴,一直摘到了傍晚也不觉着饿。
带来的两只竹筐都装满了桂花,只好沿着村道,顺着凉爽的秋风,往家中赶去。
-
“大哥,谢瑜哥哥!你们怎么去了这么久才回家啊?我一天都见不到你们。”
刚进门,就被林承冲过来抱住了腿,谢瑜回来前,在水池里洗过手,登时抬手,轻柔的摸了摸林承的脑袋。
“摘桂花去了,桂花金黄,香味悠远,很是喜人,我和你大哥摘着摘着就忘了时间。”
“先松开手,小承,咱把桂花放好,就开始准备晚饭。”
林承乖乖松手,让谢瑜和林安一起去库房,将两竹筐桂花卸下,倒进大簸箕里阴干,桂花上面还盖了一张防尘防虫的纱布。
今儿林安在镇上买了1斤排骨和1斤五花肉,都放在井里吊着。
安置好桂花,林安便走到井边,把里头的我竹篮子拎起来,排骨和五花肉一道扔进洗菜盆里,细细清洗。
谢瑜见林安坐在院子里清洗五花肉和排骨,便搬了一个小矮凳,拎着刚才转出去摘回来的菜薯叶,与林安并排坐在一起。
刚扬起嘴唇,想开口同林安细聊一番,就被走进院子里来的十位婶娘夫郎给喊住了。
“谢夫子!瑜小子!我们把金樱子摘回来了!趁着天色尚早,你且帮我们称量一下,换了铜板,也好回家做晚饭。”
谢瑜起身,将捻在手里的菜薯叶子丢进竹篮子里,拎了堂屋门脚放的秤砣和秤,就朝婶娘夫郎们走去。
一抬眼,就被满院子金黄色的大竹筐给震惊了!
才一天,婶娘和夫郎们就摘了四五十筐金樱子!这得多快的手速啊!
谢瑜看得眼睛微亮,高声道:“各位婶娘夫郎们,你们一个个排队上来称重。”
说着,目光投向四婶和六婶两位主要负责人,嘴边带着笑:“四婶、六婶,你俩是小管事,来帮忙抬一下秤,称完重,算上挑选和安排人,给你俩多付5文钱的酬劳。”
四婶六婶听了5文钱酬劳,哪有不乐意的,当即上前一步,乐呵呵的扛着秤。
六婶还呲着牙调侃了一句:“瑜小子太会做事了!5文钱,都可以买几个鸡蛋,煎了韭菜鸡蛋,一家人喷香喷香吃一顿了。”
谢瑜从屋里搬出一个装满铜板的陶罐,手里拿了炭笔和小册子,温和的说:“那也是四婶六婶值得啊!你们办事稳妥,我也省心省事!来,开始称量吧。”
四婶的金樱子是第一个称量的,谢瑜便在小册子上写了四婶二字。
手臂粗的秤杆,一头缀着竹筐,一头挂了秤砣。
随着手指拨动秤砣线位,最终秤杆实现两头平衡,谢瑜便仔细数着秤杆上头刻着的圆星点点状刻度,在小册子上记下对应的重量。
“这框48斤6两。”
四婶听了,心里一喜,急忙问了一句:“瑜小子,这一筐算下来多少个铜板啊?”
谢瑜声音轻快:“4斤1文钱,四婶这一筐除去筐重6两,净重48斤,剃了绒刺是4斤2文钱,48斤便是24文钱。”
四婶眼睛泛着水光,嘴唇抖动:“真好啊!真好啊!我有5筐,那就是5个24文钱!可以拿去买些肉,给家里人补补身体了!”
这年头村里风调雨顺,田地里的作物都能有好收成。
但除了村子共有的桃子和皂荚能卖上价,每年能增收60文钱左右。
田地种的瓜果蔬菜根本换不了银钱,只能自己吃掉或者送人。
稻谷红薯是主粮,交了人头税,剩的能吃一年多。
晒干的谷子倒是能卖上价钱,但村里人鲜少舍得卖谷子的,除非家里人遭了大难,急需用到银钱保命,才会挑着谷子到镇上或者县城去,卖掉换银钱。
是以,农村人家里的每一个铜板都很珍贵。
铜钱代代传下,代代消耗,储量不算多。
一日之内能赚到5个24个铜钱,这是极其罕见的大喜事,四婶内心激动极了,当场落下泪来。
其余婶娘夫郎瞧见,内心也很是震撼,纷纷捏紧了手,面上泛起红光,目光灼灼的看着谢瑜称重。
四婶第二筐,第三筐,第四筐,第五筐。
分别重48斤4两,49斤6两,48斤8两,48斤1两。
换算过来便是121个铜板。
谢瑜伸手探进陶罐子,往里拎了12挂铜板和1枚铜板出来。
这是他先前交代林承林予俩算好串好的。
一挂10文钱,方便清点给付婶娘夫郎们酬劳。
谢瑜拿着铜板递给四婶,笑得眉眼弯弯:“四婶,这是您五筐金樱子赚得的铜钱,一共121文,10文钱一串,您可以数一数,少了还可以补。”
四婶将悬起秤的木棍扛肩膀上,伸手接过谢瑜递来的铜板。
这份沉甸甸的重量如此真实可感,铜板才进手心,四婶心里就觉着熨帖极了。
她哑声轻叹:“好啊!真好啊……”
下一个称量的金樱子是六婶的。
许是六婶家里人少,摘得急,虽然比四婶多了1筐,共6筐,但金樱子表层的绒刺有5筐都没来得及去掉,密密扎扎的像个金色毛球,圆滚滚挤在筐子里,瞧着很是刺挠。
六婶第一筐金樱子重46斤6两,第二、三、四、五、六筐分别重46斤8两、47斤、47斤4两、47斤2两、46斤8两。
不去绒刺的统共48文钱,去了绒刺的24文钱,6筐合计赚了72文钱。
谢瑜从陶罐子里拎出7串铜板和2文钱,放到六婶手里:“六婶,这是您的,收好来。”
六婶泪眼婆娑,捧着铜板又哭又笑,情绪起伏很大:“得亏了谢夫子啊!叫咱一介女身也赚上了银钱!这搁以往,哪里敢想哟!怕是连白日梦都不敢做!”
谢瑜听了这话,心里也很触动,忙安抚道:“以后还会有更多赚钱机会的,倒时候还得劳烦婶娘多多用心选人。”
六婶咧嘴直笑,下颌微抬:“那是,谢夫子让做的事情,我们一定要办好的!不然,咋对得起谢夫子的帮扶!”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绷不住情绪,怪羞人的,咱还是快些称量金樱子吧。家里人估计也等急了,某些个懒汉估计还在等着咱回去操持晚饭咧!”
谢瑜赞同的点头,当即抬手:“下一个。”
身着半旧衣衫的男子上前一步:“我姓刘,喊我刘夫郎就成,这是我和我家哥儿、小子、姑娘、汉子一道采摘的金樱子,一共7筐。”
谢瑜依次称重:“统共332斤5两,全部未去绒刺,4斤1文钱,总计84文钱。”
“刘夫郎,你清点一下钱数对不对,少了我补还给你。”
一个冷面男子走上前来,衣衫破旧不堪:“我是宋夫郎,金樱子摘了6筐。”
谢瑜熟练称重换算报数:“统共283斤8两,换算下来就是71文钱。”
“宋夫郎,拿好铜板。”
“张夫郎67文钱。”
“于大娘72文钱。”
“秦婶子62文钱。”
“李婶子60文钱。”
“孟夫郎52文钱。”
“王婶子63文钱。”
称量好所有的金樱子,谢瑜扬声道:“诸位婶娘夫郎,村子周边的金樱子采摘得差不多了,可有人愿意做剔除绒刺的活计?同样是4斤1文钱。”
几位婶娘夫郎纷纷举手:“我愿意接这个活计!”
他们在其他村并无说得上话的亲戚,也不甚熟悉村外的路线,而且身为哥儿和女子,在外奔走,若是遇到脑袋塞□□的流氓臭汉,很容易遭遇不测。
不如坐着剃金樱子绒刺,不费力也能把银钱赚到手。
外村有再多的金樱子又如何?
他们没有条件也没有能力采摘,可不能钻钱眼子里,拿性命清白赌男人的良心。
十个人里只有四婶一人没有回应。
谢瑜看向四婶,面上带着笑:“四婶,你呢?要不要接这份活计?”
听了谢瑜的话,其余几人也顺着谢瑜的目光,将好奇探究的视线落在四婶身上。
四婶眼里泛着亮光,脸上满是喜悦的红意。
摆了摆手,嗓音慈和道:“不用,我家里人多,娘家是隔壁村的,儿媳的娘家都是隔壁不同村子的,要摘金樱子,我同她们说一声就成。儿媳娘家人摘的明儿才送来,估摸着也有好几百斤。”
四婶看向谢瑜,瞳孔浮现担忧神色:“谢夫子,这么多的金樱子,你当真能用得完么?”
用不完,又花了银钱,搁家里久了烂了,岂不是浪费了银钱?
谢瑜听了这话,也想到了问题所在。
这金樱子产量太高了些,超出了他的预料。一筐筐的金樱子堆着放几天不碍事,但上千斤的金樱子切开去籽,仅靠家里四个人做,一个月估计都做不完。
且不说金樱子熬糖之前,还要将其碾碎,工序上多了一道,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谢瑜眉头微皱,仔细思索了一下破局之法。
很快,脑海里就有了一个可行的计划。
他拍了拍手,朝院子里十位婶娘夫郎大声道:“诸位婶娘夫郎,为了避免金樱子堆积过多腐坏浪费,自明日起,送来的金樱子必须削掉外层绒刺和内里的果实籽。”
“当然,价钱上也会有变动,5斤去籽的金樱子4文钱。我教你们一个去绒刺的法子,你们学会去也好快速去绒刺,节省时间出来去籽。”
说着,谢瑜拎起一筐未去绒刺的金樱子,倒进平常洗青菜的大木盆里,从厨房里拿来一根光滑的竹棍,一端放进木盆里。
用力搅拌木盆里的金樱子,表层绒刺彼此摩擦时便会折断,不到半刻钟,一筐金樱子的绒刺就全部折断了,露出里头受伤斑驳的果皮来。
这时,往木盆里倒水,竹棍继续搅拌几下,断掉的绒刺浮出水面,拿起瓜瓢舀水,把绒刺全部撇清,再次倒入清水,搅拌几下,捞出无刺的金樱子放到一个干燥的簸箕上。
四婶瞪大了眼睛,发出感叹:“谢夫子这法子快得很,我家那些个莽夫,只会戴上手袜强搓。”
谢瑜:“手搓太慢了,竹棍搅拌很快就好。”
“下面,我教大家如何去籽。”谢瑜走回堂屋一趟,将之前林承林予用过的去籽工具拿出来,放在簸箕上。
四婶自告奋勇,凑上谢瑜身边:“谢夫子,我也来学着试试。”
谢瑜:“好啊。”
“先用洗干净的刀,切掉无刺金樱子黑色的上端,对半将金樱子切开,再用钝剪刀尖尖,挖出里头的籽即可。”
“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