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的樱花树下,景故渊坐在轮椅上,用左手替池瑜整理丝巾。九十六岁的老人穿着藏青中山装,左袖别着枚褪色的"双枪"袖扣,而池瑜的月白旗袍领口,别着他新送的樱花胸针——用2005年第一朵樱花的花瓣镀银制成。
"阿瑜,看。"他指了指江对岸。浦东的摩天大楼群间,"双枪樱花纪念馆"的玻璃幕墙正反射着春日的阳光,外墙流动的全息投影里,年轻的"景故渊"与"池瑜"正在虚拟的货船底舱传递情报,樱花从枪管里绽放,化作和平鸽飞向天际。
池瑜摸出怀表,19:23的指针旁多了行激光刻字:"盛世已至,如君所愿"。这是孙子景樱托人从瑞士定制的,表盖内侧嵌着微型显示屏,正循环播放着曾孙女小瑜在新疆沙漠种植樱花的画面。
"念池该带小瑜回来了。"景故渊望着江面的游船,每艘船头都装饰着樱花灯,船身印着"双枪破晓,樱花永年"的标语。忽然,一艘红帆船驶入视野,船头站着穿汉服的少年,手里挥舞的旗帜上,双枪图案与樱花交织成"2005"的字样。
"爷爷!太奶奶!"清脆的呼喊传来。小瑜穿着绣着胡杨樱花的民族服饰,手里捧着个木盒,"新疆的樱花结果了!"盒中躺着枚椭圆形的果实,外壳纹理竟天然形成双枪交叉的图案,果肉切开后,里面的核仁状如子弹壳,刻着"念池"二字的天然纹路。
景故渊用左手轻轻抚摸果核,触感像极了1942年在重庆地牢里刻字的那枚子弹壳。池瑜凑过去闻了闻,果实散发的香气混合着沙漠阳光与雪山融水,竟与记忆中景故渊身上的硝烟味,奇妙地融合成温暖的甜。
"这是胡杨樱与沙漠玫瑰的杂交品种。"念池跟着走来,手里提着个行李箱,"军方说,这种树能在核辐射区生长,根系自带净化功能。"他打开箱子,里面是用樱花木与防弹钢板合制的树苗培育盒,每格都标注着"双枪1号"到"双枪100号"。
黄昏时分,科技营的孩子们围拢过来,每人手中都拿着用废弹壳改做的花盆。景故渊看着他们稚嫩的脸庞,忽然想起1946年北平街头,那个抱着玩具枪的小男孩——原来岁月真的能把子弹壳磨成花瓣,把硝烟熏黑的手,变成播种春天的手。
"景爷爷,给我们讲讲双枪的故事吧!"扎马尾的女孩举起弹壳花盆。
池瑜替丈夫理了理围巾,听他用略带沙哑的声音说:"双枪不是武器,是信念。当年我用左手挡刀,右手开枪,不是为了杀人,是为了让你们能在樱花树下,不用害怕枪声。"他忽然剧烈咳嗽,池瑜递来保温杯,杯底沉着几片晒干的樱花,是1945年外滩的旧物。
暮色渐浓时,黄浦江面响起《友谊地久天长》的旋律。景故渊望着对岸的霓虹,想起1937年的南京,他趴在废墟里数星星,那时以为永远见不到这样的繁华。池瑜的左手悄悄勾住他的小指,就像七十年前在货船底舱那样,而他们眼前的樱花树,正用枝叶托起漫天星斗。
"老头子,"池瑜指着樱花树梢,"你看,那片叶子像不像当年的红帆船?"
他顺着她的目光望去,逆光的樱花叶边缘泛着金边,真的像极了1945年那艘载着希望的红帆船。景故渊摸出铁皮盒,里面装着最新的樱花标本:2003年的抗非典樱花、2004年的奥运樱花、还有小瑜从新疆寄来的抗风沙樱花。每片花瓣上,都贴着孩子们写的便签:"谢谢双枪爷爷,我们会守护樱花"。
当19:23的钟声响起时,纪念馆的激光束射向夜空,在云层里打出巨大的樱花图案。景故渊感觉池瑜的手忽然握紧,顺着她的视线望去,只见激光樱花的中心,清晰地映出两个重叠的身影——年轻的他们站在时光的雾里,双枪交叉,樱花纷飞,而背景是2005年的璀璨灯火。
"阿瑜,"他轻声说,"你听见了吗?这是我们用一辈子等来的,盛世的声音。"
池瑜望着漫天华彩,忽然想起景故渊在日记里写过的话:"若有一日你看见樱花与霓虹同辉,那便是我们的勋章,在替所有牺牲的人,拥抱这迟到的、热烈的春天。"她转头看他,发现他右耳后的红痣依然鲜艳,像团永远不会熄灭的火,在盛世的星光里,温柔地燃烧。
樱花落在他们交叠的手上,景故渊用左手替池瑜拂去花瓣,触到她手背上的老年斑——那是岁月的勋章。远处传来孩子们的笑声,小瑜正在教他们用弹壳制作樱花风铃,丁零当啷的声响里,他忽然明白:所谓盛世,不是没有黑暗,而是有人曾把黑暗刻成樱花的模样,让后来人能在光里,笑着接过守护春天的接力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