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网vip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鲜网vip小说 > 应当向明月 > 第15章 第十五章

第15章 第十五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武场一战传入圣上的耳朵之中,当天下午,圣上便下旨召见。

夏末的阳光斜斜照进御书房,黄花梨书架上的鎏金镇纸折射出细碎光斑,苏锦望着案头那盏熟悉的缠枝莲纹茶盏,想起前些日子初次召见时,自己还因为初见圣上神情紧张差点闹了笑话,然而这次自己却镇定了许多。

徐昭放下手中的书简仔细的打量着跪坐在自己面前的苏锦,他心中细细盘算着这次她似乎与上次想比有大不同,若说上次是小心谨慎,这次反倒落落大方,可见其心理素质成长其快。

"朕听说今日上午在武场之上你先后赢了六公主和西夏的小皇子。"徐昭指尖翻过摊开的书页,眼睛依旧停留在在书本上。

苏锦跪坐俯身将前额放在自己的手背上:“回陛下的话,今日比赛实属臣女侥幸得之。”

徐昭‘啪’的一声合上了书本:“赢了就是赢了,输了就是输了,战场之上从未有过侥幸之说,这些你的父亲都没有教过你吗?”

“陛下教训的是。”

徐昭眼睛望着窗外,嘴角衔着若有若无的笑,"朕还记得朕与你父亲第一次见面我们二人也是打了一架,那个时候你父亲为了救朕折了一箭输了比赛,那个时候你父亲就对朕说的就是这句话。再后来你父亲陪朕打下了北离的江山,稳坐了这把龙椅。"

苏锦听他絮叨着往昔,手指轻轻蜷起,父亲一生为了朝廷百姓鞠躬尽瘁,我们苏家满门忠心如今却在京都城中股哦的如此小心,帝王家的情谊比纸张还要薄上三分。

"回陛下的话,定国安邦,百姓安居乐业这些都是做臣子的分内之事。"

徐昭亲自起身斟了两杯茶:"坐吧,今日召你前来不是为了议事。"白瓷茶盏递到眼前时。"朕让礼部拟了道旨意,"皇上靠回紫檀木椅,指间摩挲着一枚青玉扳指,"下月朔日,你便入学宫,给四殿下做伴读。"

茶盏险些从掌心滑落,苏锦慌忙低头:"臣...臣是武将之后,恐不懂诗书礼仪..."

"谁说伴读只能读经史?"徐昭忽然笑出声,指腹敲了敲案头叠着的《孙子兵法》,书页间还夹着半片枯黄的银杏叶,"翊儿这孩子是朕这几个孩子中头脑最聪明的,见识和谋略也远高于他人,你且去教他些实在的——当年你父亲在太学做朕的伴读时候讲到武学谋略之时,可是连太傅都要搬个凳子来听的。"

苏锦喉咙一阵发紧,不过这次她的声音稳当许多,"谢陛下恩典。"

茶盏搁在黄花梨小几上,发出清越的脆响,惊飞了窗外栖着的麻雀。徐昭望着那直挺挺的跪姿颇有几分当年姜姒在雨夜请求先帝退了他们二人婚事的倔强模样,心中不免的生出几分的烦闷,便摆了摆手

"退下吧,明日让礼部给你置办学宫的衣裳。"徐昭重新拿起狼毫,墨汁在砚台里荡开涟漪,"对了,别总穿深色,你母亲当年在闺中,最爱穿月白缠枝莲的裙衫。"

苏锦轻轻关上书房门,看着那即将要下山的斜阳,深呼出一口气,离下月朔日还剩三天,想必自己要入学宫的消息今夜就能传入府中,明日一早求皇后准许自己回一趟家看看父亲与母亲,门外的台阶还未下到第三阶苏锦便听到御书房门‘吱呀’的一声

“郡主留步。”

常原的身子从门缝中挤了出来,“陛下让老奴将这本书交给郡主。”他托举着一卷黄绫:"陛下说,让郡主入学宫时一并带过去。"

绢帛里放着一本《平戎策》,苏锦看见卷首朱砂笔写着:"文能安邦,武可定国,百姓可居",字迹已有些模糊,却比任何圣旨都更重千钧。

次日一早,苏锦便乘坐了最早的马车回府,姜姒也是一早便接到苏锦要回府的消息便早早立在门外等候。

马车刚转了弯苏锦便看到姜姒的身影,眼眶不由得红了。“娘”

姜姒见女儿眼眶发红,心疼地拉过她的手,“在宫中可有受到什么委屈?”

苏锦摇摇头,“不过是一些晨昏定性的规距,宫中自然比不得家里,规距多了些。”

“瞧瞧你这黑眼圈,定时夜里没有睡好,快随娘进屋,厨房煨了百合莲子粥,正是你从前爱吃的。”

苏锦任由母亲牵着往内院走,经过垂花门时,檐角铜铃被风撞出细碎声响。想到了在兰亭时候,父亲总是将她举过头顶细数那悬挂在门框上的铜铃,只是今日回府一直未见爹的身影。

“娘,爹爹呢?”

姜姒神情一滞,手微微一颤,避开她的目光去盛百合莲子粥:“在书房里。”

“父亲身体可好些了?”

“好多了,陛下体恤常常送来一些药品和补品给你父亲,身体也就恢复的快些。”

“大哥和二哥离家半月可往家中寄有书信。”

“寄了,当时你大哥和二哥临危受命去往西北,此去途中八百里三天三夜跑坏了两个匹马才赶到,具体再军中担任什么信里也没有说,只是说一切安好,让我么在家中安心勿念。”

宫中人多口杂,最不缺乏的就是小道消息,然苏锦在宫中几日自然也是没闲着,巧儿机灵出手又大方很快就和一些婢子们打成一片。

无论是朝廷之上,还是后宫宫闱之事,只要是有一点点的风吹草动立马就能传遍那些婢子的耳朵中,因此苏锦在宫中自然是听到了不少有关西北遍地的消息。

“听说西北一带东阙国频频挑弄事端百姓苦不堪言,北离大军却只守不战。”

“宋寺年几次八百里加急上奏的折子都是东阙国远近来犯,总是时不时的派遣一小支人马扰乱治安,欺压百姓,但又抓不到什么实质性的把柄,只能一而再,再而三的忍让。”

“那父亲的意思是?”

“你父亲几次上折子请求出兵讨伐,陛下不但不准还收回父亲剩余兵权,,名义上是让父亲在家安享晚年,其实就是借此打压你的父亲。”

姜姒叹了一口气,苏锦搁下碗筷:“我去瞧瞧父亲。”说罢就朝书房走去。

书房内,苏佑坐在书桌前,手中捧着一本书,那本书从早上到现在从未翻动过,直到他听到‘当当当’的敲门声才把他从神游的思绪中拉回现实。

“爹爹。”苏锦的声音在门外响起,苏佑整理好书桌上杂乱的书籍,抹平被自己抓乱的头发,又捋顺自己褶皱的衣角走到门前,又重新整理了自己表情,直到自己觉得看不出任何一点问题时这才打开了书房的木门。

他脸上堆满了笑容,声音尽量放平和:“阿锦回来了,怎么不提前通知一下府中,好让父亲给宝贝女儿准备一些她最爱吃的吃食。”

“娘亲煮好的百合莲子粥,她让我来叫你,说你若是再不回去就放凉了。”

“哎,哎爹爹这就回去,免的凉了不好吃了,你娘又开始念叨我,我这耳朵啊被她念叨了一辈子,都快起茧子了。”说着还用手指了指自己的耳朵。

苏锦笑道,“那还不是你惯的。”

她没有进书房,只是有意的朝里边撇了一眼,看到桌面的书籍摆放的整整齐齐的心里一阵酸楚,她怎会不知道她爹爹的习惯,她的爹爹只要忙起来无论是桌子上还是地上随处都能看到乱成一团的纸张和书籍,有时候一件衣服能随他在身上穿上三天,再见面时已经满是褶皱的褶子。

“怎么女儿突然回来,爹爹不高兴吗?”苏锦故意将语气放轻松。

“开心,怎么不开心。昨夜,宫中来人说陛下要你入学宫做伴读?”

“嗯,下月朔日。”

苏佑点点头没再说话。苏锦将徐昭给她的书《平戎策》递给苏佑,“陛下说,让我将这本书一并带进学宫。”

苏佑接过那本陈旧的书,翻开第一页:‘文能安邦,武可定国,百姓可居。’这本书是先帝赐予当今圣上与他二人一人一本。他的那本上写着:‘君臣本一体,安则共乐,痛则同忧’。

如今他有心向君,可君臣之心已偏离。

“爹,娘亲熬的百合莲子粥香甜浓糯父亲要不要也去尝一下。”

苏佑点点头将《平戎策》还给苏锦,“入了学宫就好好学,莫要生些不必要的事端,你自小被我们娇宠惯了,但宫里比不上家里,有些事情能忍就忍。”

“女儿知道。”

“爹爹最近身子可好些?郭先生可来看了?他怎么说?”

“好多了昌和说,当初月汐刺我那一刀手下留了请,没有伤及要害好生休养个把月就好了,圣上体恤父亲年老,特意让父亲在家休养做一个闲散侯爷。”

苏佑的目光不敢对上自己的女儿,说话间眼神一直看着不远处。

苏锦知道自己的父亲从不是什么贪恋权势之人,自然不是舍不得那手中的一点兵权,他怕的人兵权在他人手中被滥用,让战争频起,百姓不能安居。

“我看父亲可没闲着,书桌上的书都摞的那么高了。”

苏佑轻笑:“闲来无事,翻些旧书解解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