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局势愈发紧张,谣言如野草般疯长,朝堂上对萧逸晨的质疑声也不绝于耳。楚玉衡在府邸中来回踱步,眉头紧锁,思索着应对之策。他深知,仅仅澄清谣言还远远不够,必须从根本上解决皇帝对萧逸晨的疑虑,才能彻底化解这场危机。
此时,王府管家匆匆来报:“王爷,京中有几位富商求见,说是有要事相商。”楚玉衡微微一愣,心中疑惑,但还是立刻吩咐请他们进来。
片刻后,几位富商走进大厅,纷纷向楚玉衡行礼。为首的一位名叫林渊的富商开口道:“王爷,我等虽为商贾,但也心系大楚。如今听闻朝堂对萧将军多有猜忌,实感忧虑。萧将军在边关保家卫国,却遭此不公,我等愿为王爷出一份力,助萧将军渡过难关。”
楚玉衡心中一动,他看着几位富商,诚恳地说道:“诸位的心意本王感激不尽,但此事棘手,不知诸位有何良策?”
林渊与其他几位富商对视一眼,接着说:“王爷,我等在各地都有生意往来,人脉广泛。我们可以发动各地商会,联名上书陛下,陈述萧将军的功绩,表明萧将军对大楚的忠心。如此一来,陛下看到民间对萧将军的认可,或许会改变心意。”
楚玉衡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他激动地握住林渊的手:“此计甚妙!有劳诸位了。只要能还萧将军清白,本王定不会忘记诸位的恩情。”
于是,在楚玉衡的组织下,各地商会纷纷行动起来。短短几日,一封封联名信如雪片般飞向京城,递到了皇帝的案头。信中详细列举了萧逸晨在边关的赫赫战功,以及他为守护百姓所做出的努力,言辞恳切,情真意切。
与此同时,楚玉衡还在朝堂上四处奔走,联合一些正直的官员,为萧逸晨说话。他向皇帝详细阐述了边关局势的复杂性,强调萧逸晨对大楚边境安全的重要性。这些官员们纷纷响应,在朝堂上为萧逸晨据理力争。
而在边关,萧逸晨也没有坐以待毙。他深知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因此更加严格地约束军队,加强边境防御。他还主动邀请当地的部落首领前来军营,展示大楚军队的实力和友好态度,与他们签订和平协议,确保边境的稳定。
这些举措很快传到了京城,皇帝心中的疑虑进一步消除。但那些心怀叵测的官员仍不死心,他们又想出了一个毒计。
他们在朝堂上提出,为了表彰萧逸晨的功绩,应该将他召回京城,封为高官,实则是想将他架空,剥夺他的兵权。皇帝犹豫再三,询问楚玉衡的意见。
楚玉衡心中明白这是对方的阴谋,但他不动声色地说:“陛下,萧将军若能回京,自是大楚之幸。但如今边关局势刚刚稳定,仍需萧将军坐镇。依臣之见,可先让萧将军回京述职,待边关事务安排妥当后,再行封赏。这样既能体现陛下对萧将军的恩宠,又能确保边关无忧。”
皇帝觉得楚玉衡所言有理,便采纳了他的建议,下旨让萧逸晨回京述职。
萧逸晨接到圣旨后,心中明白这是一场考验。他精心挑选了副将,将边关事务一一交代清楚,然后带着少数精锐士兵,踏上了回京之路。
在回京的途中,萧逸晨心中忐忑不安。他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将是什么,但他相信楚玉衡一定会在京城为他保驾护航。而楚玉衡也在京城紧张地筹备着,他要确保萧逸晨的这次回京述职能够顺利进行,彻底打破那些人的阴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