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关战场上,萧逸晨望着连绵的营帐,心中反复斟酌作战计划。蛮夷联军凭借着新式攻城器械,在前期交锋中占了上风,关隘城墙多处受损,士兵们的压力与日俱增。但萧逸晨知道,一味防守绝非长久之计,必须主动出击。
他将将领们召集到帅帐,展开一幅详细的军事地图,指着上面的山谷地形说道:“诸位,敌军虽强,但他们此次长途奔袭,后勤补给线拉得过长,且各部之间配合并非毫无破绽。我打算在这处山谷设伏,诱敌深入。”一位副将面露担忧:“将军,此计虽妙,可一旦敌军察觉,我军恐陷入危险境地。”萧逸晨目光坚定:“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们佯败示弱,逐步将敌军引入山谷,两侧伏兵截断他们的退路,再一举围歼。只要计划周密,定能成功。”
商议已定,萧逸晨开始部署兵力。他挑选了一支精锐骑兵,由自己亲自率领,作为诱敌部队。又安排了弓箭手和长枪兵埋伏在山谷两侧,只等敌军进入包围圈。
战斗打响,萧逸晨率领骑兵主动出击,与联军先头部队交锋。双方短兵相接,喊杀声震天。萧逸晨且战且退,佯装不敌,联军见状,以为大楚军队不堪一击,果然中计,一路追击。
当联军进入山谷后,萧逸晨一声令下,两侧伏兵齐出。弓箭手万箭齐发,长枪兵迅速合围,联军顿时陷入混乱。但联军也并非泛泛之辈,他们迅速调整阵型,试图突围。
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双方都拼尽全力。萧逸晨身先士卒,挥舞着长枪,冲入敌阵,所到之处,敌军纷纷倒下。士兵们见主将如此英勇,士气大振,以一当十,与联军展开殊死搏斗。
与此同时,楚玉衡在京城也没有闲着。他不仅要确保粮草、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边关,还要安抚民心。由于战事紧张,京城百姓人心惶惶,各种谣言四起。楚玉衡每日亲自巡视街道,张贴安民告示,向百姓通报边关战事进展,稳定大家的情绪。
他还组织了一批工匠,根据前线传来的需求,日夜赶制新式兵器。这些兵器被及时送往边关,为萧逸晨的军队提供了有力支援。
在这场艰苦的战斗中,萧逸晨的军队逐渐占据上风。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联军终于抵挡不住,开始溃败逃窜。萧逸晨乘胜追击,将联军赶出了边境。
这场胜利来之不易,萧逸晨和将士们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他们成功保卫了大楚的边疆,为国家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机会。而楚玉衡在后方的努力,也为这场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们一个在前线浴血奋战,一个在后方运筹帷幄,携手守护着大楚的安宁。但他们都明白,战争不会就此结束,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他们 。